翻身农奴、山南市昌珠镇克松居委会达娃:跨越苦难创造幸福
身份背景:
达娃,女,生于1937年4月,现年82岁,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居民。西藏民主改革以前,达娃家5口人都是克松“谿卡”(西藏民主改革前属于官府、寺院和奴隶主的庄园)的“差巴”(租种庄园土地的一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土地,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达娃从小在庄园内干活、支差,备受欺辱。民主改革后,达娃居住在克松居委会,先后育有7名子女,生活安定富足。目前,她与女儿巴珠、女婿巴桑多吉、儿子平措、外孙女旦增卓嘎生活在一起。
克松庄园地处土地肥沃、素有“雅砻粮仓”之称的雅砻河谷,占据2400藏克土地(西藏传统计量单位,1藏克约28市斤。1藏克地即播种1藏克青稞种子的土地面积。),是旧西藏噶厦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一带的6大庄园之一。建造庄园所使用的人工、土地、材料均为庄园主无偿攫取所得,故“克松”一词的含义有“分文不出而‘三赢利’”的说法。民主改革以前,庄园内共有农奴(‘差巴’‘堆穷’‘朗生’)59户,302人,地位低下,生活穷苦。1959年,在解放军和工作队领导下,克松农奴率先组织起来,废除农奴制,建立了西藏第一个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农民协会,广大农奴翻身做主人。
2019年2月18日,克松居委会,上午11点,阳光正好,温暖如春。
82岁的达娃坐在自家的阳光棚下,一边呷着酥油茶,一边听着外孙女旦增卓嘎练习“扎念”(藏式六弦琴),她的儿子平措在一旁指点着,琴声和笑语交织在一起。
看到记者进门,达娃脸上笑容更加灿烂。老人面容沧桑但精神矍铄,她起身要给记者搬藤椅,还嘱咐平措去端糖果和牛肉干。
如今的克松。
“莫啦(奶奶),您身体可还硬朗啊?”
“托国家的福,吃得香、住得好,除了有点耳聋,腰不酸、脚不疼,好着呢。”
60年前,达娃怎么也想不到,一家人的生活会像今天这样安泰、惬意。
“我8岁起就在庄园里干活,吃尽了苦头。”达娃回忆说,“那时候我们种的粮食全都要交给庄园,庄园每年只给我们100来斤青稞,根本就不够吃。如果交的粮食达不到要求的话,租的土地还要被收回去,变成乞丐。”
“不光吃不饱饭,住得更差。房子是用土垒起来的茅屋,又黑又冷。家里除了一张小木桌、一个茶壶、几个碗之外啥都没有。衣服、被子都是捡庄园主扔掉的破布缝在一起的。”
“我小时候就得干和成年人一样的活。天不亮就得起来种地,星星都出来了才准回去。干活全靠一双手,拔草拔得全是血泡,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挨打。有一次,我正在浇地,管家说我干得不好,上来就是两耳光,把我踹倒在地。不仅如此,我的弟弟被庄园主送走,我们不敢吭声,只能默默流泪。”
民主改革以前的克松人,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他们只是“会说话的牛马”,连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人身自由更是奢望。
1959年,声势浩大的民主改革运动在高原蓬勃开展,封建农奴制度土崩瓦解。
“当时庄园管家跟我们说,解放军来了要杀人放火,我们吓得躲到了山上。”达娃喝了一口酥油茶,接着说,“可是解放军不但没有杀人放火,还给我们送水、送糌粑。一个叫扎西刚才的康巴干部告诉我们,解放军把庄园主赶跑了,是来解放我们,给我们分土地的。”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
村民这时才半信半疑地回到庄园。在解放军和工作队的主持下,所有村民都分到了土地。
“按当时的标准,我家分到了19亩地,地契、债务全烧了,种出的粮食全都是我们自己的。分土地那天,阿妈哭着对我说,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1959年7月,达娃代表全家参加了民主“豆选”(将豆子扔到自己认为有资格成为村干部的人碗里),选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协会。
农奴主的克松庄园从此成为克松人的克松村,“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便诞生了。
以这里为转折点,缓慢流淌的历史长河,在历经澎湃激荡之后,走向了新的方向。广大农奴站了起来,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60年风雨沧桑,苦尽甘来,人民创造了历史。
达娃一家。
靠着勤劳打拼,达娃一家人过上了富足安稳的生活。她的7个子女中,有当医生的、有跑客运的、有做建筑工人的……人人都有事做,有收入。
“现在看病有医保,上学不花钱,国家给补贴,村里还经常演大戏,谁不说咱生活好!”
中午的阳光更加明媚,照在达娃的手腕上,银镯子锃明彻亮。她领着记者参观她家的房子。
达娃和女儿。
达娃家的二层小楼2009年落成,有11个房间,她和儿子、女儿、女婿、外孙女住在这里。2018年重新装修后,有了WIFI,买了3套客厅家具、4台电视机、1个四开门大冰箱,宽敞亮堂、干净整洁。
“这是我们第二次翻修房子了,这在我小时候哪敢想啊,那时候住得还不如现在的牛棚。如果阿妈也能活到今天,该多好啊!”达娃感慨道。
从民主改革前的茅屋,到上世纪80年代的4间土坯房,再到如今300平方米的楼房,住房变化是达娃一家生活变迁的缩影。
除了住,吃的变化也是天翻地覆。“小时候糌粑很难吃上,土豆都没见过,经常饿着肚子干活。现在想吃什么有什么,村口就有饭馆,一年四季不断肉。”达娃指着门廊上挂着的一条条风干肉,露出笑容。
达娃家新添置的越野车。
去年,达娃家年收入近10万元,还购买了一辆越野车。达娃经常坐着汽车去泽当逛街、过林卡,一家人其乐融融。
达娃的人生变迁,反映的是西藏巨变。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民主改革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勤劳朴实、团结奋发开创出的幸福大道。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编辑:周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