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营业执照背后的“店小二”故事

2019-02-28信息快讯网

​三张营业执照背后的“店小二”故事-信息快讯网

优化营商环境,已被提升到“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的高度。2018年3月底,上海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正式运行,新设企业可通过平台实现工商、公安、税务的并联办理,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3天可领取营业执照,5天可以开业。

“一窗通”平台上线将满周年,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截至2月26日,申请人共通过“一窗通”平台填报开办企业申请55.5万户,正式提交37.13万户,已核发营业执照27.98万户。

在这一年里,全市注册窗口的“店小二”们为一张张营业执照忙碌着,一个个平凡而生动的故事在窗口悄然发生。本报记者撷取了3个精彩故事,而这些故事仍在延续。

浦东:打破“身份限制”,做勇敢的先行者

“我要提个意见,我现在可以凭永久居留证创设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但现在融资似乎有些政策阻碍,现有政策是不是还能继续细化?”张伟坐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注册窗口,时隔近一年,这位持上海市永久居留证的德国专家又开始“提要求”。

“这个问题非常好,按照你的情况,内资企业的增资、扩股均可享受国民待遇,我们还会及时跟踪、落实、细化政策。”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处处长俞培刚这样回应。

张伟是MOCVD、光电半导体和太阳能装备技术以及材料技术领域的专家,一年之前,他在创业前也曾碰壁:“之前,我只能凭护照设立外资企业,因为企业性质问题在许多方面都有限制,很不方便。”后来,自贸区出台了新政策,他可以凭永久居留证创设科技型企业,彻底打破了“身份限制”。张先生说的自贸区新政策,是指自贸区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允许持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凭永久居留证作为身份证明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政策。

其实,在张伟拿到营业执照之前,作为自贸区市场监管局的注册官,蔡文灏和同事做了许多工作。这项改革,突出外籍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型企业,一方面聚焦自贸区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少数”,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另一方面聚焦科技创新,优化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进一步带动相关行业、产业的创新力提升。

“自贸区是苗圃,我们大胆试大胆闯,试成功了就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即便不成功,我们也是勇敢的先行者。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让更多的好政策服务到企业,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助一臂之力。”蔡文灏说。

青浦:学会换位思考,启动“容缺受理”

去年12月20日,青浦区注册许可科干部高阳像往常一样在窗口接待办事群众。三位中年男士结伴而来办理业务,他们的公司从外区迁入,已在青浦找了场地,搬到青浦登记。但高阳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家名为上海精密机床厂有限公司的迁入材料中,股东会决议有全体股东的盖章,但缺少其中一名法人股东的法定代表人签字,无法进入审核流程并当场发放营业执照。

经办人朱先生犯了难:这个法定代表人常年在外地,一来一回相当折腾。但公司从事精密机床及其配件产销,是一家老字号的机床生产企业,但现在公司没有执照无法经营,无法开具发票,时间耽误不起。了解到企业的难处,青浦区市场局注册许可科立刻启动了“容缺审批”机制,先受理材料,允许企业补交材料。

“当企业已经站在窗口前,却因为一些小问题无法办理业务,过去的做法是退回材料,但企业的感受度一定不好。”俞培刚表示,注册窗口就是本着换位思考、多为商事主体着想的原则,通过推行“容缺机制”等举措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以更有人性化的服务来减少申请人“来回跑、多次办”的情况,降低企业办事的往返成本,提高商事主体的满意度。

徐汇: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注册登记的“路线图”

《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实施,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既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又是一件苦恼的事情。高兴的是,科技成果终于能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生产力,实现“纸变金”。苦恼的是,这些擅长埋头研究的科研人员,对于怎么转化,脑中几乎是“一张白纸”。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窗口干部朱磬就碰到过两位中科院某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有一个科研项目成果等待转化,但是科研成果转化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和漫长的周期。随着《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实施,相关政策如何迅速落地成了关键。

中科院研究所科研团队的诉求引起了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高度重视,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争取原市工商局支持,一方面多次与区科委沟通协调,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帮助研究所与有投资意向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顺利成立了一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将无形资产作价投资的50%股权奖励给了科研团队,完成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的一步。

此事还未告一段落,徐汇区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其他科研人员是否有共性需求?今年1月,徐汇区科委、市场监管局等多方联手,在全市首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注册登记操作指引》,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注册登记的“路线图”,针对新设企业、增资入股、股权转让三种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分别列举了操作流程、材料清单以及审批时间,让科研机构和人员“看得懂”“用得上”“办得成”。

下一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将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的新亮点、新标识,重中之重就是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改革工作精准性、落地率和覆盖面。


作者:徐晶卉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