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
上海经济正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市统计局昨天发布的《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本市生产总值(GDP)达32679.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13.50万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上海产业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升级。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快于第二产业,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公报显示,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市GDP比重为6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2.0%。
同时,2018年,上海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布上海市产业地图,成功举办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推进特斯拉超级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
公报显示,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5461.9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4.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GDP比重为16.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是去年广受关注的经济热点。去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8.69亿元,增长7.9%。其中,无店铺零售额1925.99亿元,增长13.8%,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目前上海正成为消费升级和零售革新浪潮的龙头,体验式业态不断升级换代。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信息、医疗保健、养老、家政、旅游等新型服务业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中高端消费开始回流和升温。
城市能级稳步提升
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提升。
2018年,上海金融业深化改革创新,金融法院获批成立,原油期货成功上市,中国人寿上海总部、建信金融科技等总部型功能性机构落户。在2018年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五,位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之后。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645.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中心辐射效应继续显现。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28938.2亿元,增长19.3%;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6.41万亿元,增长7.3%,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航运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全年集装箱吞吐量4201.02万国际标准箱,增长4.4%,规模连续九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46.8%,其中国际中转比例为8.8%。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质增效,大科学设施、功能型平台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公报显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GDP的4.0%左右。
市场活力加快释放
如今,上海正在通过系统化改革、全方位协作,打通大大小小市场主体遇到的堵点。
2018年,上海持续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复制推广71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成果,制定实施新一批47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举措。公报显示,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9.99万户,比上年增长13.2%。
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上海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0项、评估评审40项,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获得电力、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纳税、登记财产等领域的办事和审批环节减少30.5%、时间缩短52.8%,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78位提升到46位。
此外,开通“一网通办”总门户,完善“企业服务云”功能,组建市大数据中心,基本实现政务数据按需共享。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鸣
编辑:孙欣祺
来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