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代表:打造红色旅游、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
春回大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已经开启。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两位来自浙江嘉兴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
▲基层讲解员袁晶(前排)给客户拍照。
袁晶:把嘉兴打造成红色旅游标杆城市
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作为十余年来始终坚守在红船旁的一名基层讲解员,袁晶胸前始终佩戴着党员徽章。从南湖到北京,相距1233公里,她佩戴着这枚徽章跨越千里而来,还带来了关于支持嘉兴把革命红船起航地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建议。
2021年,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去年,嘉兴谋划启动了“百项工程献礼建党百年”重大项目建设行动,重点围绕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红色圣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四大领域,梳理100个拟在近期开工建设并在2021年底前建成或基本建成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改善城市面貌、增强民生福祉,以实实在在行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袁晶认为,嘉兴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和“红船精神”的发源地,这项建设工作还应上升到国家层面来统筹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把嘉兴打造成为红色旅游的标杆城市,提升城市能级、改善城市面貌,用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迎接建党百年。
这两年来,袁晶的切身感受是,来南湖瞻仰革命红船的国外党政代表团有了显著增加。“仅2018年,我们就接待了境外来访团队共2万多人次。来自越南、老挝、挪威等十多个国家的党政代表团,纷纷来嘉兴开展政党交流,探究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轨迹,学习中国治国理政的先进理念。”袁晶说。
不仅国外游客多了,国内游客也越来越多,周末期间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客更多地走进纪念馆来,聆听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红船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袁晶说。
去年4月,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和红船精神研究院在嘉兴成立,致力于打造不忘初心的政治学院、红船精神的研究学院、新发展理念的知行学院、引领未来的创新学院和世界政党的交流学院。
袁晶说,眼下,嘉兴提出打造全国红船精神研究的学术高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育人高地和世界党政交流阵地,还应建立一所嘉兴大学,并开设红船精神相关课程,为红船精神研究源源不断储备输送人才。
▲孙军(右二)正在观察西红柿的长势。
孙军:把农产品附加值更多留给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军是一位来自浙江基层农村的代表。
“相比去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今年的准备更充分了。”谈到过去一年的履职经历,最让孙军代表难忘的是:去年,从北京返回县里宣讲乡村振兴的两会精神没多久,在嘉善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员大会上,当地领导就明确提出:要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
更让孙军代表惊喜的是前不久刚刚出台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以及“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等内容,他也曾在不同场合呼吁过。
“今年,我要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呼吁,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引导做好农业产业化。”在孙军代表看来,打造高品质的农业经济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做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工业理念,也就是清晰的产业规划。
“最终目的,就是要对优质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并使之融入新零售等,卖出更好的价钱。”孙军代表表示。
结合多年的观察,孙军代表总结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两方面问题:部分农业产业园区只是把园区当成种植养殖基地,前端的种业、生产资料、设施设备、技术等方面服务没有跟上,后期产业也没有围绕农业发展,而是发展旅游、房地产等项目;同时,相关部门对小农户的服务仅仅停留在种植环节,在产后加工、营销等方面比较薄弱,服务单一且增收效果欠佳。
基于此,孙军代表准备在今年两会上建议: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经济园区,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他建议,在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的基础上,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加快补齐前端、后期短板,在县域内打造拥有全产业链的农业经济园区,提供农产品从种植到深加工一系列服务,让农产品更多附加值留在园区、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来源:嘉兴发布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