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退到年前,2020年庚子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武汉打响。一时间商场歇业,餐厅关门,全市封城。新冠疫情猖狂肆虐荆楚,这座享有“九省通衢”之名的巨型城市,迅速从喧嚣中沉寂。但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疗队员前赴后继驰援武汉,用自己的生命守护武汉人民的生命。

徐浩医生,便是这些奔赴援鄂医护人员中的一位,他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副主任医师,于雷神山医院C3病区参与医疗工作,他将为我们说那些奋战在雷神山的那些故事。

▲视频:徐浩医生讲述武汉抗疫的经历

临危受命踏征程

2020年2月17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第三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当时新冠肺炎已被证实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并且有医务人员感染的现象,这对所有的医务人员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如此可怕的疫情,会害怕感染吗?想过不去武汉吗?面对这样的疑问,徐浩医生表示:“医生的职业性质就是要参与到最危险的地方,如果能有这个机会,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并非是突如其来的决定,自从1月份武汉刚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时,徐医生就坚定了这个想法:如果武汉需要医务人员支援,那么我一定去!因此,等到市一医院医疗队正式组建的时候,徐医生的内心很平静,什么都没有想,就报名吧,这是早已做好的决定。新冠疫情是传染病,那么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当时必须要把传染源集中管理,才能有效阻断疫情大肆传播,这件事情必须有人去做,而医生,身穿白大褂,也就是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疫情当前,义不容辞。

除了崇高的职业道德,徐浩医生还有着丰富的重大医疗救治经历。2003年SARS病毒爆发,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徐浩医生第一批去市一医院的发热门诊工作,这也是最容易直接接触到感染者的关卡。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09年的甲流,徐医生都是积极报名去第一线救援。不仅如此,徐医生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的太太也同时报名了驰援武汉,但考虑到需要留一方照顾家庭,最终徐医生一人去了武汉。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徐浩医生出发时和太太的合影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徐浩医生在虹桥机场大厅

奋战雷神之巅

2月19日,在副院长刘军的带领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由61名医生、90名护士和5名管理人员组成的援鄂医疗队奔赴雷神山医院。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据徐浩医生回忆,当时刚到雷神山医院,病房都是空的,医护人员需要搬运医疗物资,调试医疗设备,布置病房,消毒等等,时间非常紧迫,两天准备,一天消毒,第四天就收治病人。

在正式收治病人前,除了物资设备到位,熟悉院区环境和护理流程,最重要的就是培训医生护士防护服的穿脱步骤,市一医疗队从上海出发前就开始培训,到达武汉后在医院或者酒店也抓紧时间进行集中培训,但徐医生表示,怎样培训都感觉不够多,因为防护服的“穿”是在清洁区,队员可以互相帮助完成,但是“脱”的难度很大,有不少同事脱防护服都会虚脱,而且脱的过程是自己独立完成,稍有不注意就会污染到清洁的地方,那之前所有的防护工作都前功尽弃,导致感染的风险。不仅如此,平时演练穿脱和真正进重症病房的心态完全不同,医护人员严阵以待,戴着N95口罩再穿着防护服更是闷热难耐,身上好比烘着一个蒸笼,衣服完全湿透,护目镜也会起雾,如果抹点油在镜面上,那视线又被遮挡。但即使有种种困难,市一医疗队始终团结一致,2月23日雷神山第一天收治33位重症病人,很多人都主动留下来加班,非常高效完成病人收治的情况,后来随着第二批,第三批患者接连转入,医疗队的运作逐渐迈上了正轨。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演示防护服穿脱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徐浩医生在C3病区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徐医生搬运医疗物资

白衣执甲共抗疫

C3病区的32名医护不仅有专门负责手术室的护士,还有呼吸科的医生,普外科,骨科,心内科的专家,徐浩医生表示,这是一个MDT多学科团队,让专业的医生做专业的事情。比如新冠肺炎虽然是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但心脑血管疾病本身是中国人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很多收治的病人本身有心血管的病史,不单单只有肺炎,因此心内科医生必须要参与到病人的整个救治过程,新冠肺炎需要治疗,基础的疾病也需要治疗,如果病人患过心衰,冠心病,或者装过支架,那就需要心内科医生协同治疗,徐浩医生遇到有些病人很担心自己的心脏支架,在相对隔离的状态下,怕自己的心脏一旦出问题无法解决,因此如果这个时候有专科医生为病人解释一下病情,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那么病人的心态也会平缓很多。如果病人有多方面的疾病,那不同学科的医生会和呼吸科的专家一起会诊,如果暂时无法解决,还可以和上海的呼吸科专家,甚至在金银潭医院的主任联系,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就是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

在雷神山医院,与市一援鄂医疗队共同管理C3病区的是杨浦区中心医院,两个不同的医院一起合作,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磨合,打下这场抗疫的硬仗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徐浩医生作为感染三科的带队队长和杨浦区中心医院郑鹏翔院长商议决定,采取集体管理,相对独立的管理方式,让每个医院参照自己医院的救治习惯,以便最短时间投入工作。不仅如此,两个医院的医生还会一起讨论相关病例,提出整改的建议给雷神山医院,两个医院相互协调运行情况,人员安排等等。徐浩医生表示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一群很好的小伙伴,杨浦区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很给力,和市一医疗队共同救治患者的工作效率很高。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业务学习 讨论病情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搀扶患者

武汉人民很勇敢

全新的压力,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团队以及全新的疾病,出征武汉的医务人员遇到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而对重症病人来说,他们每一天的心态更是煎熬,对此,徐浩医生表示武汉人民非常坚强乐观,医护人员每天查房时都会陪病人聊聊天,很多病人病程很长,好得很缓慢,医务人员的开导和鼓励对他们心里的安慰很大。而医护人员除了每天在微信群里聊聊病情,互相鼓励之外,大家每天都会做医学心理科主任程文红教授特别设计的“简易医护心情指数监测问卷”,时刻关注心理健康。在驰援武汉的市一医疗队中,有不少是90后的年轻医生护士,徐浩医生也对90后医护人员大为赞赏,他说“90后很勇敢,很坚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很强!”。

生而平凡的力量    

市一医疗队的队员在武汉度过漫漫严冬,奋战雷神山,守护武汉人民的希望,因此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歌留念,名字是《生而平凡的的力量》。徐浩医生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平凡,但积沙成堆 积水成海,当团队聚集在一起时,就产生了非常强大的战斗力,医务人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白衣执甲,随时随地都能挺身而出。这首歌写出了病人的坚强,武汉人民的坚强,当医疗队回到上海第一次唱响这首歌时,台上台下都唱哭了,这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段极为难忘的经历,正如歌词里所写:“我说,穿越风雨仍像少年郎,生而平凡自有平凡的力量。”

徐浩医生是第一次来到湖北武汉,虽说是作为医疗队驰援,但是他非常感谢武汉人民的照顾。雷神山医院距离医疗队住的酒店有近50分钟左右的车程,而护士4小时一班倒,来来回回的路途十分辛苦。武汉的905路公交车48天来一直接送医护人员,早中晚的饮食也都有送餐车送到酒店或者医院,武汉人民的后盾支持更是给了医护人员莫大的力量。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武汉905路公交车运送物资

市一医疗队临走时,酒店对面的消防队还特地做了包子,知道上海人喜欢吃甜食,还特地在包子加了糖,并且在门口列队告别。武汉人民更是一路夹道欢送鸣笛,徐浩医生回想起当时的画面依然十分动容,他那一刻觉得那么多日日夜夜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得到了理解和感恩,他希望将来再回武汉,再走一走当时住过的酒店,用另一种心情再走一走当时走过的路。

淬炼医者初心

面对疫情,医生不计生死,主动请缨上一线、这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要对职业矢志不渝的奉献与坚守,也就是医者从医的初心。

每个医生选择这份职业的理由都不同,徐浩医生选择医学专业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自己从小身体不好,再加上父母的身体也不是最好,经常需要去医院,因此接触医务人员比较多,当时高考的时候,又得到了交大医学院的推优,因此就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只希望身边最亲近的人不要生病”,徐医生说。作为三甲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徐医生对自己的标准更是精益求精,他认为三甲医院代表了国内顶尖的业务水平,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大,社会对医生的要求高,因此医生的除了最基本的医德医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更需要“医研教”三位一体的平衡发展,依托三甲医院更好的医疗资源和技术,为病人排忧解难。

徐医生的工作十分忙碌,周一上午要收病人,下午要查病房,晚上要进行手术的准备工作,通宵手术更是家常便饭。心内科的特色是心脏病的急救,市一医院的胸痛中心在2017年8月通过认证,胸痛中心是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疗通道,即“绿色通道”。如果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整个抢救的过程不会超过90分钟,一般在60-70分钟,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这对于医生而言,就意味着24小时*365天随叫随到的工作量,无论是多么恶劣的天气或是过年过节,医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赶到医院抢救病人,为患者赢取更多黄金抢救时间。因此徐医生觉得对孩子有亏欠,因为太太也是一名医生,同样很忙碌。自己最累的时候,就是通宵连轴做完手术,大脑极度兴奋,身体极度疲惫,这时只想葛优躺,在办公室里自己呆半小时静一静,等到缓和了再回家。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徐浩医生日常工作带队查房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徐浩医生日常工作查房

▲视频:徐浩医生讲述日常工作经历

生死竞速的病例

冠心病,越是惊险越深刻。徐医生在从医生涯中遇到过许多命悬一线的抢救病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位是来自崇明的病人,患者晚上在崇明散步,突然出现胸闷的状况,由于家人一直在市一医院看病,因此他直接开车从崇明来到市区来看病,结果刚到三楼电梯的时候心跳就骤停了,好在万幸,当夜正好徐医生值班,直接拉到手术室抢救,最终平安无恙。这真的是让人感慨,那么长的路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对此徐医生表示,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心梗等状况,要尽快前往附近医院及时抢救处理,急性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仅120分钟!

还有一位是上海卷烟厂送到市一医院的病人,当时反复心跳骤停,阿斯综合征发作,手脚抽搐,到手术间的路上在电击,上手术台也在电击,将近电击了35次,等到患者的血管打通之后,心跳才开始稳定,当时生死仅在一线之间,十分惊心动魄,如今这位患者至今已随访了7、8年的时间,恢复得很好。回想起这些抢救病例,徐医生说冠心病的急救往往都是生死竞速,但是一旦抢救及时,成功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医生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由于现在各类疾病都在年轻化,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再加上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个人的鉴别能力有限,因此徐医生建议,日常预防可以做到两点。第一个是生活习惯的自律,尽量少熬夜,多运动,不要过量饮用兴奋神经的饮品,咖啡,酒类等,这些会导致平均基础心跳比别人快,使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第二个是如果有不适,要及时找专科医生鉴别,可能对自己而言很复杂的问题,对医生来说是能迎刃而解的小问题。

心内科研究方向发展趋势

徐浩医生表示自己的专业是冠心病,包括冠心病的介入,心肌缺血等相关方面。心内科的治疗范畴主要包括冠心病的治疗,心率失常的治疗,心衰, 高血压和结构性心脏病。而心内科的一大发展就是手术微创和小创伤,这可以解决一些需要外科开胸的大手术,比如说心脏搭桥会越来越少,将来瓣膜结构通过介入可以完成,这个大趋势对病人的后续恢复大有益处。徐医生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在心血管疾病的控制预防方面做得更好,让中国心血管的发病率能尽早出现拐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上游治未病之病,那才是一个医生最大的成就。    

“我们不是英雄,但也不做狗熊。”这是徐浩医生在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正如市一医疗队创作的那首歌曲《生而平凡的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数以万计的普通人,在疫情当下,个体成了孤独的原子。如果很多年后,要回忆起武汉这座城市最厚重的回忆,那就是普通人照亮普通人。全国各地不具名的医护人员,抚平那些被疫情阴霾笼罩的心灵。全国人民相助守望,为武汉人民提供坚强的后盾,每个普通人都用温暖的火光烘热这片土地,在这冰冷残酷之外,普通人聚集起来,合力编织出一张绵密有力的网,支撑住每一位在努力的武汉人民,我们彼此安全依靠,等待下一个春天。

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选择逆行。漫漫寒冬终会过去,生而平凡自有平凡的力量。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魔都100:护汉相助守望,奋战雷神之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徐浩专访-LMLPHP

《生而平凡的力量》歌词

荆楚一片苍凉,九州病毒猖狂,

叶落草枯,城空你多哀伤,

阳光刺破绝望,沪汉相助守望,

逆流而上我们扬帆起航,

奋战雷神之巅,我们信仰,

漫漫寒冬,终将,离去

如果,这个冬天曾伤害了你

我愿一点一点抚平你的伤

如果,这个城市你失去了谁,

还有我,我们在此悲欢与共。

    

你问,何时才能拥抱春天,

白墙灰瓦,云聚云又散,

你问,可曾有几时会想念家乡

生而平凡,自有平凡的力量。

    

窗外樱花灿烂,你可知道

漫漫寒冬,已经,离去

如果,你心里已是沧海桑田,

抬头看看那些温柔的目光,

如果,那些伤痛曾让你彷徨,

还有我,我们守护你的希望。

    

我说,是春暖花开的阳光,

缓缓照亮你我的脸庞,

我说,穿越风雨仍像少年郎,

生而平凡自有平凡的力量。

    

12-11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