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伊始,复旦大学发布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今年3月开始,复旦设立周末大学先修学堂,面向本市所有高一学生开放报名。先修学堂免费授课,首批10门课程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药学等学科。未来,学校还将陆续增加更多课程。

    大学免费向中学生开放课程,背后的考虑是什么?“无门槛”的先修学堂真的适合每个学生吗?记者注意到,自从复旦校方这则消息公布后,不止教育界人士投来关注目光,坊间也有不少声音,甚至将这个消息“送”上了热搜榜。

    “与其说大家关注复旦大学先修学堂,倒不如说,更多人关心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大学坐拥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主动与基础教育学段做好衔接,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这是探索多年的老问题,我们期待会有新探索、新答案。”沪上一所知名高中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也道出了很多网友的心声。

    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基础教育,近年来,部分知名高校已几度试水。时至今日,当有书读不再成为问题时,如何读好书、如何让学生有更适合自己的书读,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复旦大学开设周末先修学堂 不为招生但为何?-LMLPHP

    向全市高一学生开放10门课程,先修课程不会与招生捆绑

    复旦大学周末先修学堂首推10门课,分别来自教育部1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乍一看,均为基础学科课程,但课程“掌门人”实力不俗。记者注意到,授课教师中包括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姚大力,化学系主任贺鹤勇教授,以及讲授医学人文通识课程的程训佳教授等。目前更多的授课教师,学校仍在招募之中。

    “以大学的眼光回看高中知识,真的非常重要”“提前接触大学学科,看看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以后学习就更有方向了”“如果当年有这样的课,大学就不会选择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了”……在网上,有的网友直言羡慕,也有的网友现身说法,为先修学堂课程点赞。

    在一些教育界人士看来,复旦大学周末先修学堂的推出,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这样的资源,当然是开放得越多越好。”一位任教于沪上知名学府的教授坦言,每年学校新生入学,虽然高分“学霸”不少,但让人感到可惜的是,不少学生对学科专业的了解程度有限,更谈不上学科兴趣。在他看来,大学主动为低年级高中生开门,让中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到大学的专业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基础学科,要吸引并培养拔尖人才,就需要“开放”,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基础学科研究方向是什么,学生的个人兴趣又是什么,两者是否匹配?给学生初步了解,至少试一试后,才知道是否合适。”

复旦大学开设周末先修学堂 不为招生但为何?-LMLPHP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担忧,先修学堂推出的课程是免费的、人人可听,但会不会和高考录取挂钩?对此,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先修学堂不会和高考录取挂钩。不论学生在学习一学年后考试成绩是否出色,在高考录取时,学校不会把是否上过先修学堂或者学业表现如何作为录取依据。

    徐雷介绍,学校在设计这些课程后,招募的授课教师不仅学术研究水平卓越,且都热心于人才培养,不少老师都曾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出于对人才培养的兴趣,这些老师自愿参与周末授课。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对报名学生虽然不设门槛,但希望大家基于学术兴趣报名的原因,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这些课程上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需要遵循学科规律定制方案

    内行看门道。在沪上高教界,多位学者对此次新推的复旦大学周末先修学堂有诸多期待。

    过去,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往往是通过招生冬令营等途径,对高二或者高三学生开放。而此次,复旦大学针对全市所有高一学生开设先修学堂,可以说是一次探索。“如果说让更多的人有书读是教育发展的目标的话,那么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教育——不论对高中,还是对大学来说,都应将此作为教育的理想目标。”一位曾在多所高校任职的知名学者表示,从公开数据上看,上海教育已实现了“人人有书读”的目标,而要让更多学生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选择,并且可以接触到更适合自己的资源,那显然是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之一。在他看来,如果未来有更多高校跟进、开放更丰富的教育资源,那么对中学的择校焦虑也会有一定的缓解,毕竟,当优质教育资源是所有的学校学生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择校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需要一些特殊渠道。上海数学中心主任、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席主任、复旦大学教授李骏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让一些有天赋的人尽早进入培养轨道,无论从人才培养角度,还是学科发展角度看,都是有益处的,实现的是共赢”。尤其是数学这类学科,有其独特的人才培养规律。这也就是为什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会对中学生开放的重要原因。

    对课程抱有“功利期待”,将影响大学资源开放效果

    高校向基础教育阶段开放教育资源并非第一次尝试。但不论学校还是学生,对课程抱有“功利期待”,都会影响大学资源开放效果。

    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就牵头成立了大学先修课程联盟,联合国内40多所高水平大学和中学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此外,部分高校也在网上开放了一些优质课程。

    “但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少部分不带功利心的学生来说,尽早接触到大学的思维方式,确实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但是对于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来说,学业的负担、考试的压力、对这些课程的额外期待,其实都影响了大学资源开放的效果。尤其是大学的通识类课程,单纯地依靠网络课程,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而复旦大学和沪上几所知名高校都已在几年前在部分中学探索开设类似先修课程的尝试。徐雷说,这些线下课程都与招生无关,但是经过几年探索,参与项目的学生不仅增加了学科知识储备,对前沿领域有更多认识,也更激发了这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更加明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也是学校此次尝试线下先修学堂的初衷。

    来源:上观,文汇

02-20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