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整容师 为逝者化了10年妆-LMLPHP

生活中的张彤。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

姓名:张彤

年龄:30岁

入行时间:2011年至今10年

获得荣誉:曾获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

“辽宁省殡葬系统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她,钢琴弹得非常棒,民族舞一样跳得出色,还会潜水、骑马……

她有一双纤细的手,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说起话来总是那么温柔动听……而她的职业却和她的爱好“格格不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去世的人化妆,她职业的标准称呼是:遗体整容师!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陌生的职业,深入了解“90后”遗体整容师张彤的工作和生活。来自回沈阳市龙岗殡仪服务中心的她,是否如常人一样交友?找男朋友是不是很难?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特殊的避讳?

亲人去世留遗憾报考殡仪相关专业

“平时6点多到单位,清明节5点多就得到单位,平均每天给五六十名逝者化妆,最难的就是遗体修复,最长的一次花费30多个小时才修复完成……”张彤说。这就是这个90后女孩的日常工作。

每天早晨7时到中午11时,是张彤最忙的时候,她要为当天出殡的逝者化妆。“男性大多都是刮刮胡须、理理发,女性一般都化个淡妆,个别也有要求化浓妆的。”她说。

面对这些逝者,现在的张彤已经没有任何恐惧感,“工作10来年了,早已从害怕的心理中走出来了。”

1990年出生的张彤,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今年是她从事这个工作的第10个年头。谈起从事这个行业的初衷,当年她姑姑突然过世的经历对她影响很大。

张彤回忆,当时姑姑因为脑出血去世,面部颜色不是很好看,但又没办法通过化妆等手段弥补一下,这对张彤来说是一大遗憾。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张彤爸爸在网上看到了有殡仪相关专业在招生,征求了她的同意后,帮她填报了湖南长沙一所大学的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张彤来到现在的单位开始了她遗体整容师的工作。

到殡仪馆实习

每晚都睡不踏实

张彤读大一时,老师在课堂中经常会播放一些遗体美容的图片或视频,“有的学生当时就被吓着了,曾试着转专业,我那时候还没有太多的恐惧感,看完就过去了,就像在电影或者电视节目中看到了类似画面一样。”

大二的实践课中,老师安排了给死去的小狗、小兔子做解剖,张彤也没有多么害怕。

让她第一次感到恐惧的是到当地殡仪馆近距离旁观别人操作,“那时内心特别害怕,班级10人一组,我总会躲到最后面的角落里,能不看就不看。”

寒暑假,老师要求学生到殡仪馆实习,张彤犹豫了好多天。

“当时爸爸非常支持我,妈妈持中立态度,让我自己拿主意。而我的性格就是不轻易说放弃,那就逼迫自己试一下吧,实在不行再放弃。”她说。

在大二假期实习中,张彤联系到了江西南昌一家殡仪馆,主要是给别人打下手,做一些跑腿的活儿,并没有真正做遗体美容的活儿。

一个月的实习,张彤坚持下来了,但她几乎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即使晚上睡觉亮着灯,一闭上眼睛,各种画面还是都会出现,有时做噩梦会吓醒”。

给法医当助理

她终于战胜了恐惧

转眼到了大三的暑假,张彤又得联系实习了。这次她联系的同样是一家殡仪馆,实习岗位是法医助理,地点在深圳,实习时间是一个半月。这次实习经历让张彤内心发生了巨大转变,由恐惧到彻底不害怕,也为她以后从事遗体整容师工作打下了基础。

这次实习张彤主要协助法医做一些事情,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从早忙到晚,这让她没有时间害怕。

“带我的法医都是男性,他们在这个行业里很多年,工作非常娴熟,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半点的恐惧感。受他们的影响,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平时他们也会给我讲一些刚工作时的事情,并告诉我恐惧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并鼓励我说,这个工作和医生是一样的,是需要有专业的敬业的精神。”她说。

“既然没有放弃,那就尽力做好。”张彤给自己鼓劲!实习期间,她每天会跟着法医处理两三具遗体,“近距离接触遗体后,最大的感受是味道和视觉冲击特别大,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开装尸袋的那一刻,会有无数个画面在脑海中浮现,我一般都是先做个深呼吸,然后屏住呼吸打开袋子……”

为了使自己看到的画面不那么清晰,有些近视的张彤在实习时都故意摘掉眼镜,“现在不同了,为使每一名逝者的妆容得体,我每次工作都戴眼镜。”

30小时修复遗体

获逝者家属认可

“我们专业每年招收五六十名同学,而毕业之后真正从事这一行业的也就有三分之一吧。以我们班为例,全班50人,毕业时从事这一行的有一半,10年后的今天,坚持下来的也就十多个人。我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可能和从小学习舞蹈有关,想着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把它学好做好,总得有人从事这个工作吧!很多同学都没想到,当初那个最害怕的小姑娘,反而坚持到了最后。”张彤介绍。

除了给逝者化妆,张彤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一些事故中的遇难者遗体进行修复。

“现在可以用3D打印技术对遗体进行修复,精细程度比原来会好得多,可以还原到原来容貌的85%到 90%。”张彤说。

有一名逝者因为意外去世,面目全非。家属问能不能恢复逝者生前的容貌,当时张彤答应了。她要来逝者生前的照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逝者的完整容貌,再用手工雕塑、缝合、化妆,“那次遗体修复做了30多个小时,是目前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遗体修复工作。”张彤说,“家属特别满意,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了,能得到逝者家属的肯定,这是最令人欣慰的。”

免费修复逝者遗体

家属激动得下跪

工作10年,张彤已经记不清为多少名逝者化妆,但有一名逝者她印象特别深刻,至今还和逝者的家属保持联系。

那时,张彤刚参加工作三四年,省内的一名老爷子找到了她,原来老爷子的儿子割腕自杀。“逝者十七八岁,老爷子已经问过不少地方,可能因为价钱高等原因,没给儿子做遗体修复,后来辗转来到沈阳找到了我,听了老人的介绍,我决定免费为他儿子做遗体修复,当时老人以为自己听错了,连问了我两三遍。”张彤回忆。

张彤说,她最后一遍给老爷子说“免费做”的时候,对方扑通一下跪倒她面前,连声说“谢谢”。“我不知说些什么好,把老爷子扶起来,当时感觉老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真心为他难过。”她说。

六七年过去了,这位老爷子一直和张彤保持联系,“过年过节时,我会打电话慰问他,更多的时候是他主动打电话,说给我寄点农产品啥的”。

而立之年成家

爱人不敢碰她手机

今年1月份,进入而立之年的张彤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我和老公是朋友介绍的,第一次见面我就给他说了我的职业,因为不太了解,所以他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后来我一点点地给他讲解工作中的事,他不但没有反感,而是竖起大拇指给我点赞。”她说。

但有一条,张彤的爱人从不看她的手机,“我手机里存储的多是和工作相关的照片,他可能担心看到画面不太好的照片”。不仅是张彤的爱人不看她的手机,就是逢年过节亲属在一起聚会时,大家也不会看她的手机,“他们可能担心不小心看到哪张照片被吓着”。

张彤:很多人支持我的工作

辽沈晚报:“遗体整容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张彤:“遗体整容并不是让遗体更好看,而是最大限度的还原和恢复死者的容貌。我们会根据逝者的身份来确定什么样的妆容,偶尔也会用到口红等正常的化妆品,不过画出来的效果要更重一些。”

辽沈晚报:“工作中您有哪些职业习惯?”

张彤:“从来不跟新认识的朋友主动握手。和新认识的朋友握手以后,如果再问到我的职业,场面会有点尴尬,后来我干脆就不和人握手了。”

辽沈晚报:“现在如何看待这份工作?”

张彤:“多年的工作让我更多的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分量和责任。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我选择这份工作,现在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每次听到逝者家属感谢的话,都会庆幸自己的坚持。”

03-08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