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梯后的政府补贴经费如何处理?

如何保障和提升电梯安全性?

加梯后维护的各类费用如何收取和管理?

经历“过关斩将”成功加装电梯后,

居民们很快就会面临后续的管理问题。

破解老房加梯后的N个“没想到”,来听他们怎么说-LMLPHP

4月19日下午,由浦东团区委和周家渡街道党工委共同主办、浦东新区社会建设青年人才协会等联合承办的2021年浦东新区第二期“青社沙龙”主题研讨会聚焦这一社区治理难点问题, 共同支招破解老房加梯后续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诸多“没想到”。

破解老房加梯后的N个“没想到”,来听他们怎么说-LMLPHP

四方签约,为电梯维保

“老旧小区老房加装电梯改造工程广受欢迎,周家渡街道已建成1台,还签约了14台。很多居民现在想着怎么把电梯建起来,实际上‘建’是短暂的,建后怎么‘管’才是要长期面对的大问题。”主题研讨会上,来自周家渡街道上南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纯说出了居民们的担忧,“加装电梯维保期过后,就将面临电梯运营维保管理责任归属问题,如果原电梯维保单位不再续约,物业公司也不愿接手,就会出现电梯失管的情况。”

面对这一问题,来自区内外的社区治理领域的青年才俊们,纷纷建言献策,分享了各自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方法。周家渡街道上南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茵岚分享了小区居民自治的经验。据了解,上南四村16号是周家渡街道第一家成功推动加梯的楼组,也是第一家竣工投入使用的楼组。

“现在,16号电梯已经使用了近一年,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居民们通过党建加自治的方式,完成了《电梯的使用公约》,安排每层楼面都有一名负责人,负责电梯轿厢的卫生保洁工作,查看电梯运行是否正常,连廊窗户是否及时关闭等。”张茵岚介绍说,16号居民还通过协商自治的方式解决了电梯维保、添置门禁卡的问题。

其中,该楼道采取四方签约,为电梯维保,保险公司、电梯企业、物业公司、业委会共同签约,服务内容包含电梯乘坐人员风险保障、配件更换保障。特别是2年保修期后,加装电梯发生故障、零部件更换、电梯乘坐人员风险等都由第三方保险公司负责保障,彻底解决了居民乘坐电梯的后顾之忧。在电梯维护保养费和电费的分摊上,居民们也协商自己解决,并在之前筹集的资金中扣除。目前的电费平均一个月在100元左右,最多的6楼也只分摊到10元,居民们都能轻松承担。

首创15年全包式维保服务

东明路街道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目前,辖区累计备案19台加装电梯,其中已竣工4台。为解决维保难题,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街道首创了15年全包式维保服务,并已在三林苑小区中试行,一揽子解决居民电梯后续维保难题。

街道城建中心副主任龚佩亲介绍说,全包式维保服务指的是加梯的业主与维保单位签订15年全包式维保服务合同,即电梯产品质保期2年过后,自电梯使用第3年起至第15年末,一台电梯每年收取一万元的维护费(含维保费和材料费)。在全包维保15年的过程中,所有部件(除人为损坏外)的维修和更换均由维保单位负责免费完成。

为此,街道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居民选择全包模式,大家每年出一点钱,避免后期因维修不断地协商分摊费用,省心、省力。选择全包模式的每台电梯安装“智慧大脑”,配置无线远程监测服务保障系统,24 小时对电梯运行进行监控。居民只要按动电梯报警器或系统监测到电梯有异常,主控系统会传输至无线监控装置,利用移动通讯网络,发出信息给相关人员。维保人员收到信息后会根据信息内容做出判断,带好相应的备品备件和工具,30分钟内即可到达修理,高效地处理电梯异常情况。

而全包式维保服务还有助于建立监督机制——一方面能促进维保单位加强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质量,减少电梯故障;另一方面也促使维保单位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数据监控中心收到电梯故障信息之后,可以监督维保人员是否及时有效地到达现场,同时也可以对电梯运行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提供主动性预防性的服务。同时为了保证电梯维修人员能够及时处理电梯故障,还必须在加装电梯小区30分钟辐射范围内设立维保点。

探索后续管理的多种模式

加装电梯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浦东今年将确保完成200台的目标。而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建后怎么管、谁来管、各类运行费用如何分摊等问题,都要居民提前考虑,及早协商一致。一部电梯建成运行之时,就开始产生各类运行费用,也需要有序的日常管理。

研讨会上,浦东新区电梯加装专项推进组负责人张成龙深入解读了老房加梯后续管理的多种模式,包括物业“托管”、居民“自管”、企业“接管”和市场“共管”等。其中,物业“托管”就是业主将加装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保工作托管给小区所在物业公司,解决使用电梯的后顾之忧。“物业企业托管后,会造成电梯单元物业费上涨。这主要是因为,物业公司要将电梯各类运行费用计入物业费,但相比高层住宅楼,多层住宅的住户数量少、户均面积小,导致分摊到每平方米的物业费增幅较大。”张成龙介绍说。

居民“自管”模式,主要是加梯完成后,由于小区内的电梯数量不多,物业不愿托管,这就需要居民自己管理电梯。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居民维护管理电梯的成效不错。同时,也建议委托第三方机构管理电梯,将居民自治与第三方专业机构结合起来。

企业“接管”模式也在探索中。该模式是由原电梯企业与居民签订电梯的框架协议,由企业承担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保工作。张成龙表示,电梯作为特种设备,要求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100%,必须高度重视加装电梯日后的安全运行,交由具备管理资质的专业单位管理是可行的。但这并不包含电梯的安全管理责任,不能误认为在免费维保期就高枕无忧,安全管理仍需有单位来接手。目前,物业公司是比较合适的主体,平时有专人值守,负责电梯的安全管理,可以防范意外。

市场“共管”是一种“保险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新的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构,为加装电梯的楼组提供类似车险的服务,通过平抑峰谷,避免出现居民难以承受的大额支出。目前已有保险公司推出相关的保险。同时,由加梯企业提供分期付款加装电梯,降低居民的资金门槛,并由企业承担电梯的后续管理。

张成龙认为,随着上海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推进,加装电梯数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就会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活动现场,普陀区长风二村第一社区居委会主任成君介绍了风荷苑小区的加梯工作经验。与会者也就各自的思考和关心的问题向现场嘉宾互动提问,为破解难题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周家渡街道团工委还将在浦东团区委的指导下,后续开展开放工作坊和“青社微沙龙”,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等,齐聚青年人才,为辖区老房加梯的后续管理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案,切实助力社区治理难点问题的突破和解决。

据悉,“青社沙龙”作为浦东团区委引领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品牌项目,今年将继续在浦东各街镇巡回举办,全年将开展9期18场主题研讨会、开放工作坊活动以及50场“青社微沙龙”,引导和吸引更多青年积极参与和关注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

04-20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