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正在实施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和《江苏省沿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发展规划》,除沪通、南沿江高铁外,规划中北沿江高铁、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港港口支线铁路及上海嘉闵延伸线,都将在太仓站交汇。形成太仓“5 1”轨道交通网。在这张交通网中,“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布局清晰可见,其区位优势立即得到凸显。

来到太仓南站,车站广场、候车大厅、进出站通道都已完工。站台上,多趟高铁列车停靠,进行联调联试,为通沪铁路的通车做最后的准备。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沪铁路更多是沟通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联通,铁路线多为“C”开头,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小时,目前有17条线路正在试运营。

与太仓南站同时建成的还有太仓站,建设中的南沿江高铁与通沪线在此交汇。南沿江高铁直达上海浦东,通沪线则到上海虹桥。太仓站目前正按照80条线路在试运营。

以太仓为中心搭建起来的东西南北贯通的交通大动脉和“高铁经济走廊”,将带动城际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大大压缩了太仓与成都、武汉等国内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为太仓城市能级的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有力保障。

“高铁” “高校” 布局未来30年

在江苏第一轮轨道交通的布局中,太仓因为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未能抓住第一轮高铁发展的机遇。而处于沪宁线和京沪线要道上的昆山,却获益良多。“住在上海,工作在昆山”,成为沪昆两地许多年轻人的时尚 “双城”生活。

“当太仓进入轨道交通时代,一切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汪香元告诉记者,“为了迎接新一轮轨道交通的大时代,太仓已经做出大布局”。

从太仓南站向西5公里,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2018年1月15日,太仓市人民政府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8月28日,太仓校区破土动工。

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就已启动招生工作,当前招收新生超300人,预计2021年秋季一期投用后当年入住3400人,到2027年,实现年招录新生2900人,在校学生总数10000人以上。

与西北工业大学一路之隔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2019年启动首批本科生招生,到2026年实现年招录新生1250人,在校生总数达5000人以上。

随着两所大学的入驻,太仓新一轮产业布局落子已成。

根据规划,位于太仓南部的娄江新城正在建设当中,总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北至苏昆太高速,东至沪通铁路,南至市界,西至沈海高速,由“一心两轴三核四区”组成。

太仓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姚金鑫告诉记者,“以两所高校为核心的科创板块已经启动建设,其他板块还处于详细的控制性规划阶段,这将决定太仓未来15—30年的发展。”

下一站上海 上海下一站

日前,江苏省发改委和上海发改委就上海嘉闵线北延具体细节进行磋商。嘉闵线从上海莘庄出发,经虹桥、闵行到嘉定,再向北延伸一站就到太仓。

“下一站上海,上海的下一站”,是汪香元最近一段时间频频挂在嘴边的话。

融入上海,一直是江苏许多城市的重要战略举措。回顾太仓发展历程,乡镇企业的崛起、大量外资进入、内河港口发展、德企聚集等,无不与上海的辐射带动、功能外溢密切相关。而轨道交通全面贯通,更为太仓全面融入上海打下基础。

太仓南部主城与上海嘉定几乎是无缝对接。在南通开往上海的最后半小时中,列车在太仓和上海穿行,“下一站上海”实至名归。

“下一站上海”凸显了太仓的区位优势,“上海下一站”则强调太仓承接上海产业特色。

“现在太仓的产业和社会服务都是对接上海的,是上海边上名符其实的月亮城。”汪香元表示。

太仓港是长江内河大港,年产值550万标箱,新一轮交通定位中,物贸经济将作为太仓港打造的首要目标。

太仓是中德合作典范,是有名“德企之乡”,有338家规模以上德资企业,占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德国排名前十的机床品牌中,有六个在太仓落户。预计到2022年,太仓要吸引600家的德企来太仓投资。

今年以来,太仓更是成为资本争相落户的一片热土。1-5月,该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8亿元,同比增长13.4%。全年目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0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6月底,太仓省、市及本级投资项目将实现100%开工,投资完成率超过65%。

06-29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