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赵晶医生遇到一位42岁的男患者,因为间断性大便带血来做肠镜检查,没想到是晚期肠癌,失去了手术机会。
“其实他去年就发现有大便带血了,一直当做痔疮,没有及时到医院。”说起这位病人,赵晶医生忍不住感慨惋惜,如果他一年前就来检查,说不定结果会不一样。
一年前发现血便以为是痔疮
拖了一年再去检查已经是晚期
42岁的吴先生(化名),杭州人,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他上厕所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不过刚开始他以为只是痔疮,并没有太在意。
以后的日子里,吴先生每次上完厕所,都会留心看一看,有时候大便带血,有时候又没有,最主要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再加上平时工作忙,他也没想过专程去医院做检查。
直到两个月前,他发现自己大便带血的次数明显增多了,有时候还会感觉到腹胀不适,心里开始有一点焦虑,决定到医院做个检查。
5月中旬,吴先生到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预约了肠镜检查。这是他第一次做肠镜检查,整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难熬,打了麻药后其实没什么感觉。
当时是赵晶医生为吴先生做的检查,“我们在直肠上发现了一个肿块,直径大概有3厘米。初步判断,肿瘤是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肿块的大小已经超过了内镜能够治疗的范围,但是只要没有扩散转移,还是有手术机会的。
没想到的是,后续的一系列检查发现,吴先生的肿瘤已经处于晚期,发生大范围扩散转移,肝脏上有多个转移灶,仅剩余20%左右的正常肝脏,而且整个腹腔里也都是多发的转移灶,手术已经没办法做了,只能通过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来控制病情。
退休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做肠镜
没想到被确诊为晚期肠癌
大肠癌的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如果出现血便、大便变细、肠梗阻、慢性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多数已发展为进展期的恶性肿瘤。
赵晶医生说,大便带血其实是大肠癌的高危信号,但是很多人心存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肠癌家族史,平时身体也挺好的,不可能会得肠癌,即使偶尔看到大便带血,也认为只是肛周疾病引起的。
60岁的周先生(化名),1米7出头,人很结实,看起来完全不像马上要退休的年纪。他工作兢兢业业,在单位里是出了名的“劳模”,在同事印象里几乎没有请过假。
最近几年,周先生偶尔一两次发现自己有大便带血,但他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是痔疮引起的。加上平时单位事情多,他也不想请假去做肠镜检查。
最近半年来,周先生时常出现大便不通畅的情况,血便次数也增加了。家人劝他早点到医院做个检查,他也觉得自己到了这个年纪,是该做个肠镜了,但是眼看着马上就要到退休的日子了,心想着约个肠镜太麻烦,等退休后有大把时间可以去。
上个月,刚领了退休证,周先生就到省中医院预约肠镜检查。意外的是,肠镜检查发现他的结肠中竟有一处环周生长的肿瘤,体积较大,已经造成肠道梗阻;腹部CT检查显示,肝脏上也发现了转移病灶。
得知结果,周先生和家人深受打击。他深感后悔自责,之前没有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如果早一点去做个肠镜检查,早点发现问题,可能还有机会手术。
如果是肠癌高危人群
超过40岁就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明确的,可以说它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而肠镜检查则是目前发现早期肠癌的可靠手段。
因为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结肠腺瘤演变而来的。不过,这个过程很漫长,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腺瘤切掉,就能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为早期预防提供机会。
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筛查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每年新发的大肠癌病例更是高达13万 -16万,其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高峰在50岁左右。
5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进行结肠镜检查,尤其是有以下高危因素的:男性、有长期吸烟习惯、有大肠癌家族史、有肠息肉的,有肿瘤病史的,以及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胆囊切除术后等。
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时合并有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的,则是肠癌的高危人群。
“我们一般建议,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首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结果正常,可以每3-5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检查发现有结肠腺瘤,并进行了内镜下切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随访。如果合并有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的,则建议提前到40岁就开始进行肠镜检查。”
赵晶医生建议,除了早期筛查,还要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结直肠癌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大便习惯或性状的改变。比如,大便突然变细,便血;原来大便一直是正常的,突然便秘了;原来经常便秘的,突然开始拉肚子了;大便突然有黏液,或是颜色发生改变,都是不正常的,千万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