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第一场音乐会,期待更美的相遇”。2019年2月24日,一名观众在大修前上海音乐厅的“寄语墙”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作为全国第一座音乐厅、上海第一座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有着90年悠久历史的上海音乐厅承载了无数人的文化记忆。

历经一年半的封闭式修缮后,这座“城市音乐客厅”焕发新生,将于9月6日再度向公众敞开大门。“整个上海音乐厅修缮后的样子和此前相比,外部变化并不大,但恰恰是一些观众难以发现的不同,隐藏着匠心。”上海音乐厅修缮工作负责人白志华说。

北厅|“妙笔”手绘罗马柱

上海音乐厅由原有建筑文保区域和移位后新建建筑非文保区域两部分组成,即“文保区域”和“非文保区域”。

“文保区域”面积2000多平方米,于1930年建成,包括北厅、东厅走廊、大观众厅、舞台,室外北立面、东北立面等,被列为重点保护部位。此次修缮严格依照“修旧如旧”的要求,通过更换通用设备、水电风设备解决建筑设备老化问题和消防安全问题,同时对剧场舞台设施设备更新,提升声学效果。

踏入北厅,16根合抱式的古希腊科林斯柱围绕着正中的汉白玉旋转楼梯巍然而立,挑空3层的海上蓝穹顶中镶嵌着金色雕花,与观众大厅内的“海上蓝”雕花座椅遥相呼应。

上海音乐厅修缮工程技术总监谷志旺告诉记者,“这块穹顶的颜色其实有19种之多。为了修复它,我们进行了拍摄扫描,逐块对比选色,再通过人工手绘的方式还原。”

16根科林斯柱也在工匠的妙手之下得以“回春”。据悉,在多年的使用中,大理石纹出现了起壳、起翘的情况,表面已严重发黄、质地松软。此次修复在全部铲除基层后,再由内至外逐一按原材料、原工艺、原风格进行修复。

而柱上的大理石纹,则由2004年音乐厅平移修缮项目负责建筑彩绘的工匠吕继军以手绘方式复原。16年前,这16根科林斯柱正是在他的妙笔下披上了“大理石”的外衣,“考虑到建筑的承重问题,一般整柱都为拼接而成,不会使用真的大理石柱。为了使罗马柱与上海音乐厅风格统一,我在彩绘大理石时弱化了一些花纹色彩,从而形成现在的大理石风格。”吕继军说。

大厅|座椅漂洋过海翻新

转入大厅,最吸睛的无疑是被称为“欧特碧之瞳”的海上蓝雕花穹顶,穹顶贴上了800多处金箔,更显富丽堂皇。

此前,穹顶造型天花及顶角线出现老化、变形、饰面开裂问题,在此次修缮中,也以纯手工的方式进行了修补与加固,在剧场灯光的照耀下更显深邃曼妙。

与海上兰雕花穹顶呼应的“海上蓝”座椅,同样呈现出浓烈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蓝色坐垫配以纯木制古铜色雕花包边,实木背板上刻有复古雕花,金色和海上蓝色油漆在沟壑中交相辉映,与复古典雅的观众厅浑然天成。

然而,经过15年的频繁使用,逐渐开始老化的座椅因观众起身落座发出声响“打扰”音乐会,让观众又爱又恨。于是,修缮期间,这1185把“海上蓝”座椅(含备用座椅58把)经历了一场漂洋过海的“奇妙旅行”。

本着传承经典的原则,修缮团队将大厅座椅拆卸运到日本专业座椅厂家进行原样修缮。座椅修复项目总负责人菅常善部长表示,本次座椅翻新的宗旨是“修旧如旧”:保持座椅的原貌,对于破旧的地方进行修复,并使座椅性能跟上时代要求。

根据座椅各零件情况,一部分进行再利用,一部分进行重新制作。例如座椅坐垫布料、海绵以及蕾丝等会进行重新制作;座椅靠背板、坐板、金属椅脚等部分保留并重新打磨、喷涂、做旧,让座椅保持原貌。同时,座椅中安装了“缓起立”,保证座椅的无声、匀速。此外,更新座椅海绵后,增加厚度,增加座椅舒适度。座椅座号使用荧光号码牌,在不打扰观众观演的情况下,通过微弱的光亮让迟到观众找到位置。

舞台方面,机械部分更新换代是改造的重点。为了满足上海音乐厅老建筑的特性,此次修缮引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ASM吊杆机,是国内首家使用该吊杆机的剧场。音响与灯光也进行了升级换代,以供满足不同演出需求。

小厅|“百变”空间暗藏玄机

在上海音乐厅的地下二层,藏着一座小厅,修缮前由于隔音工程未做到位,造成与一层大剧场上下串音,两厅无法同时演出。

此次修缮后,这座小厅成为整个上海音乐厅变化最大的地方。

顶部,舞台灯光音响的矩阵式点位设计配合模块化推拉座椅,可以根据演出内容的不同,缔造“百变”空间——舞台可以在当中,也可以在近端,甚至成为T型舞台。

墙面同样暗藏玄机。改造的GRG墙面,根据建声功能的要求定制——凹凸需超过5厘米,且两个面不能平行,而花纹灵感则来自一楼东侧的“四叶草”装饰,将这一经典图案结合美学设计,演化为墙面独特花纹设计。

同时,通过修缮彻底解决大小厅之间的隔声问题,未来可以增加100多场演出,在功能上将小厅打造为以小型室内乐、电声等多种演出形式,在风格上与大厅的古典主义遥相呼应。“小厅改造本着两个中心思想,一个是功能提升,一个是功能展示。改造后的小厅既支持多功能电声,又能满足自然声。”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非文保区总设计徐风介绍道。

东厅|水磨石地面重见天日

此次修缮中,工程队有一个意外发现:在铲除2楼东厅走廊的亚麻油地板时,在角落处现出了一块1930年残缺的水磨石,其花纹与北厅地面一模一样。这让修缮团队如获至宝,大家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原有的亚麻油地板修复工作,按照原有水磨石地面进行修复还原。

谷志旺坦言,这些水磨石花纹的修复工艺非常复杂,光是配比和色彩搭配,就要反复试验,“石子的粒径、颜色,经过了无数次的对比,才恢复了富有音乐厅历史特色的水磨石拼花地面。”

公共区域|“螺蛳壳里做道场”

通过此次修缮,剧场服务功能版块全面升级。

此前,每到演出前和中场休息时,女卫生间前总是大排长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音乐厅修缮时将女卫生间扩容50%,所有化妆间区域进行重新装修。同时,增设“Green room”区域,供艺术家们休闲娱乐。

音乐厅功能空间和配套设施得到拓展和提升,满足音乐演出、展览休闲等多种功能。未来4楼新增加空间将成为艺术展览打卡地、B2休闲区将开设咖啡厅……音乐厅规划在重新开业之后分时段、分空间逐步开放各个空间,直至实现公共空间全天候开放。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上海音乐厅也升级了疫情防控设备。剧场观众入口及后台演职人员入口配备立柱式智慧检入设备,观众及演职人员需扫验“随申码”、测温、实名登记,核验为绿码、并且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剧场。音乐厅剧场台前幕后各处公共空间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每日定时进行,并将推行实名制购票及电子票。

 

09-04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