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
如诗如画的召稼楼古镇
不仅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更有美味的“召楼三宝”吸引着无数老饕们
召楼拆蹄作为“三宝”之一
以甜而不腻,肉质细嫩的特点名扬一方
今天小编就来给你讲讲
这道召楼美食背后的故事
相传元末明初,家住周庄的江南巨富沈万三有个兄弟叫沈万四,其天资聪敏,智谋过人,从军时以办事周全果敢而名达上司,擢升很快。元至正十四年(1354),脱脱丞相奉元帝之命,率领各路兵马南征高邮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
脱脱出师离京后,顺帝轻信佞人谗言,下诏削去脱脱兵权,贬云南大理。随脱脱南征的随军参谋沈万四亦遭削职流放之罪,无奈之下投奔张士诚,为张守关据地。后朱元璋重兵围剿张士诚,张部兵败之时,沈万四带了周庄的部分族人和金银财宝逃到位于召稼楼西南的 拨赐庄避难。
沈万四在拨赐庄虽然受到京都旧友的照顾,但心里时时惦念着周庄的母亲和亲人。而沈老太太自从万四离开周庄之后,忧心如焚,终日闷闷不乐。沈万四为解母忧,便想 烧制母亲最爱吃的蹄髈,令其宽心。
沈万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对方被沈万四的孝心感动,立即带他一起到拨赐庄让宫廷厨师公来烹制蹄髈。考虑到从拨赐庄到周庄路程较远,厨师公决定 用宫廷秘方来烹制。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叫拆蹄,保鲜时间长,即便是盛夏酷暑,在八天之内也不会变质。
拆蹄出锅后,沈万四立即派人送往周庄。一见拆蹄,沈老太太就知道儿子没有遭罪,加上拆蹄的独特风味,心情马上变得爽快起来,她告诉来人,希望能常常吃到这种蹄子。沈万四得知后便向厨师学习制作方法。从此以后,在周庄的母亲几乎天天能吃上她爱吃的拆蹄。
沈万四是个要强之人,深知待在拨赐庄终非长久之计,与总管商量后,在召稼楼附近租了间门面房,开了爿饭馆,取名“昌顺”。因为烧制的蹄髈与众不同: 皮色枣红,肉皮单独油走起皱,精肉烧熟后撕成条状,皮糯肉香,吃起来方便,咬起来软糯,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顾客。沈万四由此起家,在召稼楼富称一方,并为沈氏成为浦东望族积累了财富和声望。
后来,沈万四把经商的目光转向垦荒、房产和贸易,昌顺饭馆作为嫁妆送给了大女儿。沈家大小姐是个很有孝心的女子,她把父母亲送给她的饭馆视为瑰宝,唯恐有失父望。她接手饭馆后,不但亲自视事,而且对拆蹄的 主料、佐料、燃料、火功、制法等更重视更讲究。
主料非纯黑皮猪后蹄不用。佐料非特晒酱油不用,桂圆、冰糖、丁香、桂皮、生姜也要上乘的。燃料非 树柴不用。火功非“三文三旺”不可。数量一锅烧十八只蹄髈,不能多一只,少一只。制作时先出白水,剔骨头,加佐料烧熟,皮和肉拆开,精肉撕成条状,肉皮经走油,扣在肉条上,再浇浓汤放到蒸笼里蒸, 八道程序,不能有乱。这样做成的拆蹄色泽红亮,香味浓郁,皮松而酥,肉外脆而内韧。上口酥而不烂,喷香可口。因此,昌顺饭馆生意更加红火。
饭馆昌顺兴隆,女儿不忘孝敬父母。每天大女儿第一等大事就是把第一锅里的第一只拆蹄装在砂锅里送给已经住在大沈家宅的父母品尝,不论寒暑,不避风雨,几十年如一日。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拆蹄成了召稼楼地区的传统佳肴,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