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谭家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LMLPHP

大国重器,用来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工程学院教授谭家华一辈子的研究来作注解再合适不过。他是我国最早开展海上施工设备与特殊装备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他带领团队埋首20年,研发的大型绞吸挖泥船是高效建设远海岛礁、港口、航道等的必要装备。

如今,74岁的他仍然在研究团队中参与设计,并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日前,谭家华获评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他说:“这些成果都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所谓最美,不过是看到我们的人才能够为国家解决难题,我们的成果终有一天能为祖国服务,在天涯海角。”

“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谭家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LMLPHP

54岁再创业打破技术封锁,实现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从被封锁到出口管制的跨越发展

在谭家华办公室里,一个架子上放满了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船舶模型,从2004年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艘大型绞吸挖泥船“航绞2001”到最新的世界最大的“新海旭号”。“一共59艘,完全是我们国家自主设计制造。其中有不少正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作业。”他自豪地说。

这59艘绞吸挖泥船占了国内同类船舶数量的80%。但是20年前,我国大型绞吸挖泥船全部来自进口,疏浚技术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而且对中国采取严格的技术封锁,只高价向中国出口整船,而且作业能力和船只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2000年左右,我国的疏浚能力每年大约只有3亿立方米,连疏浚长江和黄河的河道都不够。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交上海航道局开始自主设计建造大型绞吸疏浚设备。

谭家华组织团队成员一边设计、一边学习、一边改进,逐步掌握了绞吸挖泥船定位、挖掘、输送和控制等核心技术,解决了集成性和系统性的总体设计难题。他在船厂和工人同吃同住,连续待两三个月是常事。2004年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艘大型绞吸挖泥船“航绞2001”终于诞生。这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大型绞吸船积累了宝贵经验,打破了我国绞吸挖泥船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也揭开了自主设计建造的序幕。

2006年,建成带有浅水倒桩系统的3500方/时“天狮号”,标志着我国的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设计制造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2010年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疏浚装备4500方/时“天鲸”号,标志着我国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研制迈入世界先进行列;2015年,研发的非自航的大型绞吸疏浚装备6500方/时“新海旭”,作业能力属世界领先水平。

经过长时间努力,国内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平均造价与国外相比降低了44%,研制周期缩短35%。同时,还带动了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发展。“有些配套设备当我们能够自主设计生产时,海外公司的报价迅速降低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谭家华说:“这就是我们能实现自主设计以及生产国产化的好处”。

“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谭家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LMLPHP

左一为谭家华,在他研制的疏浚船上

在实践中培养年轻人并寻求基础理论突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谭家华带领着团队用行动展示了最生动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所有船舶设计都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设计超浅吃水货船、铺排船、海上施工平台、风电安装平台、绞吸挖泥船等多种船型,这些设计成果都在不同时期,解决了当时国家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20年来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承接国内外工程200多项,在远海岛礁建设、一带一路国内外港口航道建设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海洋强国战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洋山深水港建设等工程中,谭家华带领团队通过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工艺难题,完成了十余艘软体排铺放与砂袋抛放船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建造,用土方法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成为我国沿海港口航道建设软地基处理的标准设备和标准工艺,获200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长江口导堤的建设中,谭家华带领团队又通过大桩靴平台作业机理的突破,形成此类平台设计方法,设计和制造出了自升式大桩靴抛石整平平台——航工平1号,施工单位使用此平台提前完成抛石整平作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2007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谭家华说:“我们的成果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从船体、机电配套、控制设备等,都来自于整个团队的长期攻关。而且幸运的是,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

谭家华在攻坚克难的科研实践中,率先垂范、默默奉献,培养出了踏实务实又敢于创新的团队,并已成为我国海上施工设备与特殊装备技术研究的一支攻坚力量。如今他的团队成员中,有高校第一位船舶设计大师,有首届中国疏浚青年才俊,有中国疏浚优秀青年人才,有首届中国造船学会优秀科创人才。而长期的实践也反哺了基础研究和教学,关于算法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突破近年来有不少也开始登上了顶级期刊。

正是在团队中一代代的传承,他的学生奉献意识和家国情怀也愈发浓厚,绝大部分毕业生结合国家需求前往国家重点行业。还有一些也站上了三尺讲台,活跃在科研攻关一线,奋斗在重大工程建设的岗位上,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正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74岁的谭家华说:“当我们在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时候,海外大型疏浚企业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所以我们的技术进步永远不会有尽头,而且海洋工程是广阔的领域,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都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谭家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LMLPHP

10-22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