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人偏爱黄金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过节、婚嫁、黄金都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创始于1848年清道光年间的老凤祥银楼,距今已有170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珠宝首饰百年民族品牌,也是国内唯一由一个半世纪前相传至今的百年珠宝老店。
一、历史回眸 跨越三个世纪的民族品牌
回顾老凤祥的历史,俨然就是近代首饰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老凤祥银楼的前身“凤祥裕记银楼” 创建于1848年(清道光28年), 1908年(光绪34年)迁址南京东路(现南京东路432号)延续至今,这一旧址便是现今的老凤祥总店。
在银楼大门上方,雕刻着一个初升的旭日,下面则是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组成“丹凤朝阳”的图案。图案下方,是“老凤祥”的金字招牌。别小看这组“丹凤朝阳”的图案,这可是老凤祥的品牌符号,也是老凤祥“服务至上”的文化传承。
这座西式银楼建于20世纪初(1905年),当时老凤祥第二代传承人投资将南京东路432号大楼买下,并几经翻新改造,将原来设在南市大东门的银楼迁址于此。那时,上海滩上的达官贵人做寿办喜事,其他人都要送珠宝金银玉器摆件等作为贺礼,老凤祥就专门承接来料定制、来料加工等生意。当时广告渠道没有现在那么丰富,如何将服务内容“广而告之”?老凤祥当家人想了个绝妙的主意,将服务内容和生意范畴——来料加工、定制礼品、冶炼黄金金锭写成对联,刻在大门两旁。当时有位王师傅,苏州人氏,是银楼里的“跑街先生”,服务到位,经常送货上门并听取客户意见。多年后,他对老凤祥的年轻员工说:“要将顾客当作太阳,老凤祥就是丹凤,始终要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只有丹凤朝阳,百鸟才能朝凤!”
在黄浦区地方志和上海轻工志里,有老凤祥传人费祖寿的记载。当时他可是一位爱国的“红色资本家”,赵朴初曾经说过一段“老凤祥大义凛然兑换金银解决新四军买药难”的故事。解放后,老凤祥变成了公私合营,费家成为公司股东,仍将“丹凤朝阳,服务至上”作为老凤祥的文化教导员工。那时店里的每一位师傅,都具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有的擅长大件制作,有的擅长鎏金工艺,有的擅长精细小物。从选材、设计到制作,每位师傅都能独当一面,完成整套流程,若离开老凤祥不愁“没饭吃”。
老凤祥银楼总店
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凤祥成为国营金店,隶属人民银行系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凤祥的金字招牌恢复了,老凤祥品牌、公司和银楼也实行了三统一。费祖寿的儿子费诚昌还将老凤祥当成自己的家,成为银楼顾问,其他两个儿子也时刻关注老凤祥发展,提供了很多翔实的资料。费诚昌去世后,女儿也接上了父亲的班,将品牌和服务理念延续下去。
老凤祥银楼旗舰店
二、丹凤朝阳 金字招牌这样炼成
从最初只有几十位师傅的前店后工场,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拥有完整产业链、多元化产品线,多品类首饰的大型首饰企业集团,老凤祥跨越了三个世纪,成为中国民族品牌中罕见的“四百”龙头品牌——百年历史、三百亿销售、百亿价值和百强品牌。
这些年,老凤祥的当家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但“丹凤朝阳,服务至上”的理念一直不变,在顾客中深入人心。正因为这种文化的传承,老凤祥赢得了百鸟朝凤,成为中国黄金首饰的第一品牌。老凤祥是上海名牌产品“十一连冠”、上海市著名商标、中国商业名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入围中华老字号百强榜前十名,荣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亚洲“品牌500强”、全球珠宝100强。
今年9月,老凤祥银楼总店(南京东路432号)被上海市旅游局选为首批“上海礼物优选经营店”。老凤祥的首饰、金条,在百年前就是送礼佳品。尤其在二三十年代,当时上海的一些达官贵人过生日做寿,做牌匾,来金加工都找老凤祥。老凤祥还有一个压箱底的老货,就是手工金条,俗称“小黄鱼”。老凤祥首席发言人王恩生介绍说,市面上销售的金条分为两种,一种为模压金条,即刻好模子,再用机器压出。另一种就是手工金条,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小黄鱼”,形状像个面包,纯手工打造。这种金条采用的是铸造工艺,与市面上大多数金条具有不同的工艺流程和不同的韵味,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手工的精湛技艺,是“原汁原味”的传统金条。
老凤祥手工金条正面
在老凤祥公司,有这样一个五六个人的熔炼小组,专门生产手工冶炼铸造金条。这种技术和生产线,据称在国内银楼业中别无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