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砖木或者彩钢板搭建的简易厨房,俗称“小灶房”,在村宅内比较多见,由于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拆除“小灶房”成了 “老大难”。而在嘉定新城(马陆镇),14945个“小灶房”拆除后,村民们反而拍手叫好,怎么回事呢?
视频加载中...
小灶房一拆了之可不行
“拆了怎么办?没有‘小灶房’谁来租我们的房子?”嘉定新城(马陆镇)樊家村超过80%的村民,都会将村宅出租,每户每年的房租就有五六万元。
面对本村村民出租房屋,众多租赁人员亟需使用厨房的“刚需”,如何解决?樊家村找到了办法。
“村里的事情,大家得商量着办!”樊家村召集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们一起商量解决方案。“长期以往存在的安全隐患,其实村民心里也很担心。能不能两者兼顾?”村委会经过多次实地察看并与安全部门协商,因地制宜、统一规格,将“小灶房”搬到村宅的内部独立空间,这样既保证安全美观,也满足了日常需求。
但是拆除、整改的费用要居民自己承担,他们愿意吗?
“我们年底有一笔村民精神文明考核奖励金,人居环境卫生管理公约是其中一项,这就包括了不违法搭建和拆除“小灶房”。评选为优秀的村民,能拿到一笔奖励。”樊家村党总支书记封时跃告诉记者,只有将村规民约纳入考核,百姓利益与义务均等下,才能成为长效机制。
办法找到后,村干部和村民组长逐家逐户地上门宣传,村民们的态度从原来的“不理解抗拒”逐渐转为“理解和支持”。
徐永林是樊家村第一个完成小灶房改造的村民,相比原先露天厨房电线乱接、液化钢瓶随意摆放的安全隐患,现在周围砌起了墙面,灶头、碗柜等摆放得井然有序。
改造前
改造后
“三四天改造完成,不管是自己住,还是出租给别人,最主要还是住得安心。”现在,徐永林家的“小灶房”俨然是樊家村的“样板房”了。
截至目前,全村有需求的380多户村民,其中有100余户完成“小灶房”标准化建设并通过验收。
嘉定新城(马陆镇)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人居环境卫生管理公约》,纳入到村民公约中。“比如探索建立农村卫生‘红黑榜’‘星级户’评定,对于表现优秀的村民,给予精神文明表彰以及一定的物质奖励,让村民既有‘效益’,又有‘面子’。”嘉定新城(马陆镇)副镇长张敏说。
拆了“脏乱差”,变成“我们的家”
在樊家村南朱村民组西北角,曾有个无人使用的废旧仓库,环境脏乱,去年这里改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宅舍文化活动室。
“原来没人要去的地方,现在我们抢着要来。”村民王明娣是这里的常客,白天听讲座,晚上跳跳舞,空闲时候做起了志愿者。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嘉定新城(马陆镇)走出一条以“宅舍文化”创建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不仅限于樊家村,彭赵村也将村民组内的“旧大棚”改建为村民文化活动阵地,设有家训长廊、孝廉广场、修身讲堂等功能区,成为村民文化活动的“网红”打卡地。
张敏介绍,依托这些宅舍文化阵地,各村积极开展村民才艺展演、传统民俗展示,通过“新乡贤”“好村民”“好媳妇”“好公婆”等丰富的表彰活动,营造了一片乡风文明、其乐融融的氛围。
据了解,嘉定新城(马陆镇)通过“一组一方案”“一组一验收”方式,全镇138个村民组已经全部完成人居环境整治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