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落地开花,五花八门的智能产品能否集成功能?更多数据需要更强的算力和低功耗的计算来整合处理,那么AI是时候进入“全能”时代?“也许全能的AI是毫无意义的!”今天上午,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之人工智能会议上,1994年图灵奖得主拉吉·雷迪似乎泼了一盆冷水。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应用百花齐放,是时候期待全能AI?人工智能会议上科学家们争论起来-LMLPHP

图说: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之人工智能会议今天举行 记者徐程/摄

从1到N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一直是伴随AI发展的叩问。而今天的论坛上,这一问题等同于“更通用、更具整合力的软件与硬件,更多跨学科的基础研究突破,是否能带来更全能的AI?”对此,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认为,智能世界诞生通用系统或硬件也许还很遥远,但这也为年轻科学家提供了很好的创新研究探索方向,科学家正在不同应用领域开展努力,相信在例如隐私保护计算领域在未来5-10年就将出现性能优秀的通用平台。雷迪的视角更“现实”,“我们需要更有能力的机器人,而不是取代人类的机器。科学家仍然应该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突破,仍有许多领域还有很多空间为人类创造福祉。不过未来,把许多领域的应用再集成,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昨天下午,大会的另一场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会议上,相关的话题也被提出。2007年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就指出,人的思维与机器的思维是不同“语言”,如何把这些语言真正融合,让人与机器合作也是重要的命题。科学家们的共识是,人工智能是构筑在许多科学精华上的跨学科研究,相比“1”更需要“N”的合作来实现突破,而这一切需要科学家们进行更多尝试。

人工智能需要“合”

随着AI在各领域的应用蓬勃发展,更多数据带来算力不足、功耗过大等问题成为瓶颈。对此,青年论坛上,“后浪”科学家分享了许多工作与思考。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陈凯针对数据孤岛和隐私保护的问题提出异构计算设备、网络通讯模块集成的方法,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叠加,提升计算加速能力,同时创造更信息安全环境。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陈海波针对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复杂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提出需要为之打造原生操作系统解决信息延迟、数据异质等问题。

另一些更基础的思考也在论坛上分享。“我们有了扫地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反过来思考,人为什么是能够处理不同工作,实现‘多功能’的?”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别研究员卢策吾分享了团队力-视觉联合模型的研究,过人类“大脑创造想法、小脑控制行为”来启发AI研究,希望未来能够创造通用型的智能机器。

“多尝试吧!做出自己的强项,同时鼓起‘做梦’的勇气,哪怕有些事是不可能的。”姚期智代表顶尖科学家们寄语“后浪”。

11-01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