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会将他的事业做得轰轰烈烈,但有时自己却默默无闻。朱贤麟就是这样的人。朱贤麟是上海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很多人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他的工作却与这座城市的千千万万人相关,那就是旧区改造。

从最早为动迁配套定下“上海标准”,到“数人头”向“数砖头”的突破变革,再到新一轮旧区改造创新融资模式……在近30年漫长征程中,朱贤麟一直是那个带团队啃“硬骨头”的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是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更是一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新时代奋斗者|上海北方集团董事长朱贤麟的旧改故事:动迁安置成样板“数砖头”变“数人头”-LMLPHP

图说:上海北方集团董事长朱贤麟 记者 周馨/摄

推出“永和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上海从市区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入手,拉开了大规模旧区改造的序幕。当时旧改的瓶颈,是缺少动迁房源。1993年,朱贤麟被调往闸北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区委领导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区里建设动迁小区。

现在看起来挺简单的事,起步却很艰难。朱贤麟带领公司想方设法在现在的汶水路附近筹措到一块地,开始建设“永和小区”。当时这里还是一块菜地,没有任何市政配套,连施工用水都要从1公里外的走马塘引入。“既然干了,就要为老百姓解决后顾之忧!”朱贤麟下决心改变现状。他与上海市政工程局合作,建了高平路、原城路、交城路3条道路,埋入管网,后又争取到学校、医院和超市入驻,还建了公园。

“永和小区”先后安置近1万户动迁居民。市里还专门在闸北开了一个推进会,要求全市推广“永和模式”,今后动迁房都必须按照这个标准,建设配套设施。

形成“桥东方案”

本世纪开始新一轮旧区改造后,主要采取“数人头”的动迁和补偿模式。2009年,本市开始探索以“数砖头”替代“数人头”。闸北的“桥东二期”是全市5个试点地块之一,也是最大的一个,有1700多户人家。

“数砖头”该怎么数才能公正透明,让动迁居民满意?当时已是北方集团董事长的朱贤麟带领同事深入基层调研,光是居民座谈会就开了几十场,反复研究、评估制定规则,最终形成“两轮征询”“套型保底”“多元安置”的“桥东方案”,成为上海第一个“数砖头”的动迁项目。

“当时,市领导还要求在桥东探索原地回搬的旧改模式。一些动迁居民家里确实人多面积小,原地回搬要保证每家每户有一套房子,很难。”公司想尽办法,最后建成18万平方米安置房,让有故土情结的百姓都能搬回去居住,“这些项目,我们没有赚一分钱,反而投入大量资金,区政府也贴了不少钱。”

啃一啃“硬骨头”

近年来,旧区改造的难度越来越大,留下来的大都是“硬骨头”。

静安、闸北两区合并后,朱贤麟带领公司参与了洪南山宅240街坊和宝山路街道257街坊两个成片旧改项目。在朱贤麟推动下,洪南山宅240街坊项目开辟了市区联手、两级联动的融资新模式,宝山路街道257街坊也为上海市毛地旧改融资提供了新思路——两个成片旧改项目总计落实旧改资金逾200亿元,为地块征收顺利启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9年,静安区提出要在年内“消灭”手拎马桶。北方集团负责其中707户无卫生设施家庭改造。在芷江西路街道新赵家宅上门踏访时,朱贤麟听说90多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张秀娣每天要上下楼走几百米路倒马桶,心情十分沉重。经多次讨论,最终,定制整体卫浴的安装方案获得一致认可,既解决了楼下居民担心木结构房屋漏水的问题,又让倒了几十年马桶的张秀娣第一次在家用上了抽水马桶。2019年底,静安区不仅“消灭”了“手拎马桶”,还连带解决了雨污合流的问题。

首席记者 潘高峰

12-21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