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中,“智慧大脑”守护一城平安|零点零度-LMLPHP

昨夜今晨,寒潮如约而至,飞舞的雪花,伴着凛冽寒风,让申城开启了速冻模式。面对极寒考验,全市各部门严阵以待,防患未然,全力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截至今天中午,上海未报告寒潮引发的重大灾害事故。一夜平安背后,“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城市大脑”功不可没。今天凌晨,气温降至0℃,记者分赴浦东、黄浦、徐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直击“抗寒”一线,看“智慧大脑”如何守护一城平安。

浦东:预警跑在前 防患于未然

今天凌晨0时30分许,记者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大厅里灯火通明,指挥长江志训正和十多名同事坚守工位,紧盯前方大屏上的实时数据和信息,并不时连线各街镇值班人员,询问最新情况。为应对来势汹汹的寒潮,浦东的“城市大脑”也进入“抗寒”模式,蓝色显示屏上,与寒潮相关的各类信息一应俱全,一周天气预报、灾情汇总、断水点位、全区地图、供电量供水量数据以及实时滚动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从左至右依次展开。

截至凌晨1时许,系统显示,全区断水单户、楼栋、小区数均为0。在大屏右上角,还单独列出了一块道路结冰信息。

据了解,浦东已在全区30个路段设置了道路结冰预警传感器,一旦路面出现结冰迹象,传感器将自动报警,该点位也会在屏幕上“翻红”,道路养护人员接到指令后,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除冰;此外,如涉及雨雪冰冻灾害的市民来电超过30个/小时,城运中心也将重点分析研判,并采取相应对策。

据指挥长江志训介绍,浦东城运中心作为“一网统管”的中枢神经,以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引领,形成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管理架构,为城市运行提供最真实的“心跳”数据。

此次寒潮来临前,城运中心就参考过往极寒天气曾引发的灾害记录,协调各部门对重点区域加强防范;寒潮抵沪后,分布在全区1300多个村居的报灾信息员也会定期巡查,随时“在线”,如遇水管冻裂、道路结冰等灾害,力争在上报2小时内处置完毕,“让灾害预警跑在居民报修之前,我们就能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守护城市平安。”江志训表示。

黄浦:助力“观管防” 还能“自己算”

凌晨1时许,记者走进黄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块100平方米的大屏幕顿时映入眼帘。

屏幕上瞬间切换到辖区各个街道值班室的情况,工作人员们井然有序,责任到人。“线上,我们能够在这样一块大屏上看到情况;线下,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到现场及时处理。”黄浦区城运中心受理监督科副主任科员帅周杰表示,昨夜今晨,辖区内无一起严寒导致的突发事故。

“漏水”“爆裂”“结冰”……在大屏另一侧,数十个七彩颜色的“智能热搜词”横纵排开,“后现代感”十足。这些关键词不仅排列很“潮”,还很务实。每一个关键词都可以点开,随后,子菜单详细地显示出近年来,涉及到该关键词的案件数量、发生地点和典型工单,让人“一手掌握”。“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在他看来,大屏既能观看,又能助力管理,还能预防问题发生,自然让他的回答变得“胸有成竹”。

徐汇:建算法工厂 加 “寒潮”标签

寒潮来袭,在恶劣天气里,徐汇区城运中心紧急响应,通过车载视频叠加算法进行智能化巡查,“一网统管”,建立了算法工厂,对建筑物消防隐患、街头流浪人员、高空坠物、树木倒伏、乱停车堵塞交通等情况即时发现,快速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本次“寒潮”,徐汇区大数据中心特别在系统后台添加了“寒潮”标签,只要市民提交有关“寒潮”的案件,系统就会自动根据标签进行优先派单处置。

昨天下午,市民李先生通过徐汇区独有的“一网统管·汇治理”中的“随申拍”功能,利用自己的手机终端拍下了位于徐汇区罗香路34号附近的一处道路积水,他表示寒潮来临,此处积水极易结冰,会危及行人安全。

案件上报后,徐汇区城运中心后台系统第一时间根据案件的“寒潮”标签,自动定位并派单至相关街道,案件流转至街道后,网格员尽快对该案件进行了处置,对此处积水进行了清除。

昨晚记者来到徐汇城运中心,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大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梁四柱”的架构:“一梁”,指的是区级层面统一的城运平台,旨在打造集专业研判、高效协同、综合决策于一体的城市运维“决策舱”。“四柱”,指的是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场、大民生四大城市治理领域的深化应用,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城区全景。“终端应用的精准高效,离不开强大的中台支撑。”现场值班工作人员介绍道,徐汇在城运平台中设置了三个中台:数据中台、AI(算法)中台和业务中台。数据中台负责数据的收集、清洗、整理,好比燃料供应。AI中台负责构建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好比动力引擎。业务中台负责将计算结果与具体场景结合在一起,好比传送系统。三个中台相互配合,展现了城运平台对面寒潮等极端天气下的硬核实力。

12-30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