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温暖的港湾。然而在寒夜里,也有个别人因为种种原因回不了家。这时,救助管理站便成了临时的温暖港湾。昨晚7时,杨浦区公安、民政、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寒夜救助行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晚上9时50分,巡察人员在世界路市光路口的一个公共电话亭里看见了一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浪汉,冒雨送进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安顿下来。与此同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又听说一个好消息,几天前赶在寒潮来临前成功帮助寻亲的一名老人已返回老家,精神也恢复得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安度寒冬。

杨浦区救助站:“寒夜救助”让流浪者有了临时的“家”-LMLPHP

图说:29日晚,巡查人员救助电话亭里流浪汉的情景。杨浦区供图

找到这名老太是在今年6月的一天。当时,杨浦区救助管理站接到群众反映,一名老人长期在四平路彰武路口露宿。工作人员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多次试图接近老人,询问她的相关信息,并送去救济品。然而,老人有认知症倾向,讲不清楚自己的具体情况。

12月,天气越来越冷了,在月初的一次寒夜救助行动中,救助队员给她送救济品的场景被路人拍摄并发上网,恰好被远在安徽老家的儿媳小潘的同事看见。同事知道小潘的婆婆在上海走失多年,也大约知道老人的模样,感到有些相似,便把视频转发给小潘。小潘看见视频中的老人头发花白,穿着破旧的衣服坐在上海街头,含混不清地说“我的身份证在上海丢掉了,我想回家去补。没钱不能回家……我想回家”,一眼就认出正是自己的婆婆!她反复观看视频确认后,马上通知自己的丈夫及其两个兄弟,三个孩子马上联系杨浦区救助管理站,一家人在12月24日开车赶到上海认亲。

见到母亲,孩子们立刻冲了上去,激动地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原来,今年71岁的这名老太与丈夫离婚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孤身来到上海做钟点工。然而,打工并不如想象中容易,在几次失败后,她逐渐失去希望,转而以拾荒为生,还出现了认知症倾向。6年前,给二儿子打了最后一通电话后,她便再也没有联系过家人。之后,三兄弟不断寻找,也报了警,但始终没有找到母亲,一直到看到视频,才知道她的下落。

杨浦区救助站:“寒夜救助”让流浪者有了临时的“家”-LMLPHP

图说:流浪老太与家人团聚,在寒潮到来前踏上返乡路。杨浦区救助管理站供图

母子团圆,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也放了心。在站里,孩子们给母亲沐浴理发,把她干干净净地接回家乡。昨天,寒潮到来,工作人员们牵挂着老人的近况,联系子女后得知她精神很好,家乡政府正在为她落实户籍等一些后续问题,也放下了一颗牵挂的心。

其实,在这次寒潮到来前的寒夜救助行动中,杨浦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救助的流浪人员还不止这名老太。在中山北二路高架桥下绿化带里,一名在此露宿至少已有10年的男子也终于认亲回家了。过去10年中,男子虽曾接受过几十次救助,却始终拒绝进站,救助人员不懈努力后,才终于在最近将他接入站里,不仅帮他确认了家人情况,还反复沟通解开了他的心结,让他愿意跟着从家乡赶来的弟弟返乡认亲。

昨晚,寒风冷冽,雨雪淅沥,寒夜救助行动一直持续到近12时。巡察人员先后走访多处,看到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隐蔽角落一个个都空荡荡的,不见人影,这就是最好的“收获”。

12-30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