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创业生态环境在疫情中“逆流而上”-LMLPHP

图说:2016-2020上海城市区域创业生态指数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新冠疫情让众多初创和中小企业遭遇巨大冲击和压力,但同时“政府引导,社会动员,企业自救”三位一体的措施也在2020年一一展开。回首这一年,上海创业生态有何变化?上海创业者是何群像?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桑大伟研究员在2020年外滩金融·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发布《2020年上海城市创业生态指数报告》,指数结果显示,2020年上海创业生态环境稳中有升,持续优化,在疫情之年实现了创业生态建设的“逆流而上”。

据悉此次是系列报告的第五次发布,上海创业制度与环境、创业文化与氛围、创业质量与成长、创业生态与潜力等子维度指标均有上升。上海创业生态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桑大伟研究员认为这得益于上海营商环境的持续性改善,近年上海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布局和发力,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疫情下初创和中小企业生存状态的关注扶持。

2020年,上海创业生态环境在疫情中“逆流而上”-LMLPHP

图说:海派创业者画像

研究对上海创业者群像进行画像,过去五年上海创业者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经历、工作节奏、行业特点等基本特征显著而稳定,海派创业者形象基本形成—— “动机端正、准备充分、科技创新、稳健发展”成为上海创业者的鲜明标签。此外,上海女性创业比例稳定在30%左右,与发达国家持平,显示出上海女性的独立和能力;创业者经历构成稳定,初创创业者占比60%左右,另外40%左右的创业者属于连续创业者,其中大部分创业者的再次创业项目与此前类似或者有关,也意味着前期的经验和资源积累可以延续到第2次创业当中。上海创业者大多具有工作经验,创业准备较为充分,从大企业离职的创业者占到近4成,是创业的主力,也因为这部分创业者有较为丰富的职业经历,创业品质较高;而毕业三年内大学生、科研院所人员创业等群体分别稳定在10%和8%左右。过去五年创业者学历结构持续优化,博士等高学历创业者的比例逐年稳步上升,这表明近年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成果转化为核心进行科技创业的成效逐步显现,同时也与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健康等高科技领域创业比重提升显著相关。

科技创新成为上海创业的鲜明特色。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软件等当前热门领域的创业企业占比最多,超过1/3,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紧随其后约占20%,此外,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教育培训、先进制造、文化媒体等领域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一个结构特征与上海的城市定位和人才结构等基本要素成正相关。

上海创业者在核心能力建设上肯投入。在创业支出方面,研发成本占比最大,超过52%的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最高;其次是人力资源,超过27%的创业企业最大投入是人才获取和保持团队稳定方面,而客户服务、办公成本等进一步下降。

报告同时也指出,创业成长瓶颈问题仍未突破——缺乏合适的人才和资金链中断,依然是创业路上的两大拦路虎;疫情影响作为年度突发事件打乱了不少创业企业的节奏成为2020年创业挑战的第三难题。

研究团队还对长三角区域城市创业生态吸引力给予了关注。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有近半数的创业者认为将进一步增加长三角城市之间的流动,但继续探究这些城市的受益关系,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的看法几乎持平,表明城市之间协同关系的复杂博弈。长三角城市吸引力格局发生变化,南京对创业者的吸引力首次超过杭州,成为上海之后的第二位,苏州和嘉兴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

结合政策观察和创业者反馈,桑大伟研究员指出,作为世界银行营商报告的中国主要样本城市,近些年上海持续改进营商环境和创业生态持续改进和提升,总体效果显著,但随着创业行为和创业水平的转变,创业支撑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亟待突破,“应实现从政府和相关部门能提供什么到创业者需要什么的根本性转变,特别是进一步优化供给方式,提升政策的触达效果。要利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匹配,实现政策精准分发,逐步从用户自己查找政策,到根据用户典型特征实现主动匹配,形成政策‘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送能力。”

12-30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