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无论在男性或女性人群中均已跻身十大恶性肿瘤之列。淋巴瘤究竟有多可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吕方芳告诉记者,淋巴瘤是目前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它的治疗过程本身,也没那么可怕。淋巴瘤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则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在肿瘤医院,无数患者通过多学科全程管理,接受了标准化的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生存获益。

淋巴瘤并非不可治愈 应推广多学科、规范化治疗-LMLPHP

来源/东方IC

淋巴瘤分型众多,临床症状复杂难辨

吕方芳介绍,恶性淋巴瘤可简单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仅占恶性淋巴瘤的4.7%。霍奇金淋巴瘤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一个是在青少年时期,另一个则是在50至60岁期间。”吕方芳主任强调。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种类非常多,亚型多达近百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罗京罹患的就是这种类型的疾病。

那么,恶性淋巴瘤有哪些早期症状呢?很多患者是以颈部、锁骨上、腋下或者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这些部位的淋巴结称之为浅表淋巴结。有些患者发病时有发热、盗汗、或体重减轻这些症状,我们称之为淋巴瘤的B症状,也有患者存在皮肤瘙痒。当然,也有很多患者没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是有深部的淋巴结肿大,例如当肿大淋巴结位于腹膜后,就会出现腰背部的酸胀或者疼痛;如果位于纵隔,可能会出现气急、胸闷等情况。淋巴瘤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及脏器,症状表现也复杂多样,临床上较难精准分辨。

淋巴瘤并非不可治愈 应推广多学科、规范化治疗-LMLPHP

采访对象供图

精准诊断,规范治疗是治愈淋巴瘤的关键所在

据介绍,《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显示:43%的中国淋巴瘤患者曾经遭遇误诊;“由于全国发展的不平衡,淋巴瘤国内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地方,误诊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加强交流合作、推广共识指南、进行培训,才能够把规范化的诊疗做得更好。”吕方芳说。

吕方芳介绍了一个近期让她印象深刻的案例。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从新疆而来,她此前曾被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接受了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在当地复查PET-CT时,医生说她原先的病灶进展了。于是,这名患者赶到肿瘤医院来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这名患者的疾病并没有进展,影像上表现出来的只是炎症。换句话说,情况并没有这么糟糕,只是虚惊一场。吕方芳建议她继续规范治疗。

淋巴瘤并非不可治愈。吕方芳说,目前,绝大多数的淋巴瘤亚型的主要治疗手段还是化疗,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对于某些亚型的淋巴瘤或者某些情况下,放疗也是非常必要的。吕方芳表示:“由于淋巴瘤亚型繁多,每种亚型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是霍奇金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有80%和60%的治愈率。”现在对淋巴瘤治疗正处于各种免疫靶向治疗盛行的阶段,出了不同的新的抗体,推动整个精准靶向治疗体系的进步。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中国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半。虽有60%的治愈率,但对于目前仍处于复发/难治的40%患者而言,如何通过分子病理的精准诊断,做到标准治疗上的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肿瘤医院淋巴瘤MDT团队目前开展了包括481个基因在内的NGS检测,在今后有助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精准治疗的开展。而其他惰性B细胞淋巴瘤以前被认为是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但随着各种新的靶向药物的问世,相当一部分患者也可以实现长时间的带瘤生存。

构建淋巴瘤生态系统,做淋巴瘤亚专科建设的“排头兵”

“早在2005年,医院就组建了淋巴瘤的多学科全流程管理,逐步构建起淋巴瘤生态系统,从公众宣传到早筛、就诊引导、规范治疗、再到康复随访,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一体化的疾病全流程诊疗服务。”吕方芳说,MDT需涉及病理科、影像学,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核医学科和检验科等多个专科才可以较精准地诊断和治疗淋巴瘤,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坚定患者治愈信心。

作为淋巴瘤亚专科示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淋巴瘤亚专科建设水平属于行业领先。吕方芳从事淋巴瘤的诊疗工作已有近20年历史。她介绍,在肿瘤医院,不同的专家团队专攻不同的肿瘤研究方向,目前已经组建起了首席专家带领下的亚专科构架,精准诊疗技术极大提升。同时,医院也参与了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并牵头多项临床研究工作,给患者提供更多接触最新药物的机会。此外,CART技术也将在2021年开展。未来,她相信这个领域会有更多新药、新的方法来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生存。

首席记者 左妍

12-31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