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大厅里,来参加“无界对话:文学辽阔的天空”文学论坛的有大神级网络作家猫腻、坐拥粉丝无数的微信公众号“没药花园”的主理人何袜皮、写了一系列谍战小说又当了编剧的海飞、推理作家编剧冯华等等,也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蜚声文坛的评论家程德培,作家金宇澄、陈村、小白等等,用担任论坛主持的评论家何平的话来说:“如果以参会人的写作背景来看,某种程度上已经是辽阔的,因为参会的人中,拥有资本、市场、读者、文学类型以及文学游戏的生产和扩张的各种背景。”
图说:“无界对话”论坛现场
网络文学不过“编辑关”
作家金宇澄的“跨界”已经有目共睹,茅盾奖获奖小说《繁花》改编成为了话剧、评弹、影视剧。最初的《繁花》在网上连载,“网络小说就像连载小说,过去的连载小说虽然每天写了就有报纸发表,但依然有编辑把关。网络小说就是自己作主,写作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在网络上发表的小说不需要印刷,所以现在像大海一样辽阔,网络小说完全靠读者在小说的海里面进行自己的选择,绕过了编辑的这一关。” 金宇澄说。
“有一回网络文学评奖,《繁花》和我们这些网络文学放在一起待评,我被吓到了。我们写通俗文学娱乐产品有自知之明,我们针对的人群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网络作家猫腻坦诚地说:“网络文学可以越过编辑这一关,完全是从兴趣出发的创作,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干,非常单纯。”
图说:最初在网络上连载的《繁花》拿了茅盾奖,也改编成了影视剧
网络小说何以落于纸面
悬疑小说家蔡骏认为自己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间不断切换,调整。他从网络文学的古典时代写起,到后来写悬疑小说,但他认为自己有一个特点——很难写几百万字的长文,这个特点导致他的写作在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文学界上无法继续,所以,蔡骏就回到了出版作品的体系里。2004年之后的两三年里,蔡骏成为《萌芽》杂志社的常客。他的悬疑小说通过出版的渠道,一下子又觅到了知音,受到了许多读者的欢迎。2014年,他写作了一篇短篇小说,在刚写完第一时间先发给了金宇澄,“金老师就发在了《上海文学》上。”他以切身经历体会到了文学的“无界”,自己主动打破界限,或者,等待被别人打破。
在论坛现场就被粉丝包围的“没药花园”公号主理人何袜皮告诉记者,自己的新书最近刚刚出版:“出版社主动找到了我,我就自行挑选了公号中一些比较精致的文章请他们出版。”从最初为期刊写作,到微信公众号上的网络写作,再到出版实体书,对何袜皮来说,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或者很容易跨越。不像电灯开关非明即暗,更多的是中间地带,可以调节亮度。“大家对纯文学和类型文学、网络文学有一种刻板印象——网络文学对文字不那么讲究,立意没那么深,广度没那么大,有一定的人群指向;纯文学更讲究文字,立意更深,面向所有人。”
图说:“没药花园”公号
网络小说的文学追求
创作过《麻雀》《捕风者》等谍战小说又做编剧的海飞说,“ 我觉得文学一定会变化,我们老是停留在小圈子里,这样的格局肯定会打破。有力量的东西一定会产生,说不定就在很多的类型文学里面。”
而推理小说家冯华是在创作出版十二三部长篇小说之后,才尝试着写网络小说,后又因为发现网文“太长太难”,转向了影视编剧。“我在尝试进行探索,我怎么样才能保证我的故事能够讲得好,可以让更多现在已经没有阅读纸质书习惯的年轻一代读者去接受文学讲述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文学一直以来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评论家、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透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相对于前一年,书的零售大概减少了6%,但2020年5个月里《繁花》卖出了近8万册,真正的优秀的文学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公号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只有专业的公号才能吸引读者。如果说我们的写作者变成网络写作,变成为公号写作或者是其他种类的编剧写作游戏写作,那么纸质书的阅读,这部分的读者势必也会变少。而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多少是有一份野心的,这个野心就是自己的写作对文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把文学往前推一步,这样成就感会更大一些。”
图说:论坛现场
《收获》2021长篇专号春卷即将发表马伯庸新作《长安十二时辰》的姐妹篇,正如《收获》主编程永新所言:“文学的界限是人为的。《收获》希望成为大海式的存在,有包容性、开放性,文字好、有想象力、故事讲得好的作品都应该容纳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