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出版界学术界忆沈昌文:他是发光发热的火炉,给后辈留下财富-LMLPHP

图说:“书商的旧梦——追怀沈昌文先生”小型追思会现场

“借用《艺术的故事》里的一句话,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风尚就像旗帜,你看见旗帜在飘,实际上是风在吹。沈公做的就是风的工作。”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于1月10日去世。在上海朵云书院戏剧店举办的“书商的旧梦——追怀沈昌文先生”小型追思会上,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这样说。沪上学术界和出版界约20位沈昌文先生的故交参加了会议。

参会者以追忆沈公生前趣闻轶事的形式,向这位可亲、可敬、可爱的出版人表达了敬意和怀念。会议主持人、与沈昌文先生有多年交往的文汇报编辑陆灏表示,沈公是个喜欢热闹、社交、风趣幽默的人,他一生创造了许多辉煌,功德圆满。1949年6月,上海刚刚解放,沈昌文考入了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他在回忆文章里说,“这以后就跟文科、文化、新闻出版业务搭界了。”“当年的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就在今天朵云书店戏剧店所在的长乐路上,所以我们在这里缅怀沈公,不仅是他的初心所在,也是他出版生涯的初始点,特别有意义。” 陆灏说。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用沈公出版的书和他自己著述的书名串在一起拟了一副挽联:“读书无禁区,宽容有情有爱,终圆书商旧梦;知道有师承,溯往无雨无晴,俱是阁楼人语。”上联写其在出版事业上的成就,下联是他作为一个作者,给后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沪上出版界学术界忆沈昌文:他是发光发热的火炉,给后辈留下财富-LMLPHP

图说:陈子善发言

每次见到老沈都跟他没大没小地开点玩笑的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葛兆光认为,“老沈开创了中国编辑界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没有特定立场、固执角度的人,办出了一个百花齐放、自由争鸣的杂志。作为出版家,沈昌文最大的好处是他没有‘墙’,没有偏见。”

沈昌文最令中国出版协会副主席陈昕钦佩的一点,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想方设法出版好书、办好杂志,为社会进步作奉献的智慧。“沈公主要采取的是‘向后看’的策略,翻译出版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重要著作。于是就有了《宽容》《异端的权利》《情爱论》等风靡一时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 他还提到,沈昌文的另一个本事是广交学界朋友,借用外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甘阳、梁治平、周国平、汪晖、黄平等一大批青年学人聚集三联的大旗之下,提升了《读书》和三联出版物的现代学术思想水准。沈昌文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的支点,他的组织才能、包容态度和不耻下问,加上各种各样服务作者的办法,使三联获得了不竭的文化资源。

“跟老沈吃饭不是仅仅嘴巴开心,耳朵、脑子也开心,听他说事情是一种享受。”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的记忆中,沈昌文是能够吸引不同想法的人。在后辈沈锴的眼中,沈公的助听器是“有选择性”的,他想听到的能反应出来,不想做的就算反复说也听不见,别人拿他没办法,却也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沈公。

上海书店出版社副社长孙瑜说,沈公留下的精神遗产,像一个既能发光又能发热的火炉,后辈最重要的是传承,把出版工作做得更好。

01-22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