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文明提到了一种名为“周周爽”的考试,在上海的某些初级中学,“以赛代练”发展到了每周一考。这种考试的难度往往非常高,基本按照“奥数”竞赛级别考试,师生称呼这种考试模式为“周周爽”,意指每周都要通过一次考试来达到流泪、出汗、红脸、自惭的目的。

两会快评|“周周爽”考试强化教育焦虑-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但问题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尖子”的培养,“周周爽”类考试模式以“考试恐惧”为代价,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和情绪偏离了正常轨道。像委员举例的那样,某六年级学生因为“周周爽”少于10分而“离家出走”,某七年级学生每次“周周爽”后会用钢笔扎自己胳膊,某八年级学生因为“周周爽”放弃学习数学,开始抑郁……试问如此培养方式,怎么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品学兼优好学生?

高压之下,高强度的考试训练出不了综合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恰恰相反,伴随强大恐怖感的“周周爽”每周一次地强化着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教育焦虑。有所不同的是,老师的焦虑可以向家长和学生双向转移;家长也可以把压力往外推,寄望于补习机构;补习机构顺势“闻风而动”,打着针对“周周爽”模式补习的口号,赚得是盆满钵溢;惟一苦了的只有学生。几方作用,学校、校外、家中,处处是压力,身心皆苦的学生无处逃遁,无处求助。

问题是,家长有没有想清楚这样的“周周爽”,难道真的是你孩子需要的吗?高校也应该考察一下,这样培养出来的苗子,如何承担得起社会的未来?

秦丹/文

01-27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