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么过年,年味,永远是春节的主角,待再回望牛年春节时,定然别有情趣。

拂不去的年味-LMLPHP

过了元旦,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种仪式,无关贫富。我家的年味是从买来黄灿灿的腊梅开始的。早些年是去附近的花鸟市场选购,后来改网购。就着满屋子的喜庆和清香,牛年的大幕也即将拉开了。

前几天去银行,业务员给每位顾客送上一只大红礼包,打开一看乐了,里面有金红色的福字,还有利事封。“福”字贴在门上,利事封给小辈装压岁钱。银行就是银行,贺年的祝福直截了当:福到钱到,心花怒放;刷屏看微信,突然心猿意马起来,不由自主地打开了购物平台。这里点点,那里看看,最终落实在一件大红的羽绒服上。过年添新衣裳可是年俗呢。

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的今天,我早就计划好在家过个自娱自乐的春节,不过最近,我那些家在外省市的亲友就没那么自在了,他们一直纠结着是否要回去与亲人团聚。

我家的钟点工阿姨是浙江人,去年底,她就开始叨叨着回还是不回?去年春节后回不了上海的狼狈令她至今心有余悸,留在上海过年是她的初衷。哪料在山东工作的儿子对母亲说,你不回家,我回去有啥意义,家的感觉没有了……儿子还没成家,母子俩也只有一年一次的团聚机会,儿子的话无疑触痛了娘的心,能不纠结吗?

我的“托尼老师”前些天还在朋友圈里发告示,说公司已公布了春节放假的日程,节前有需要烫发染发的请抓紧预约。从他的字里行间能看出将要回家的兴奋。昨日我去修剪头发,他对我说春节是否回还没定,公司又有了新的通知,希望大家就地过年。

“托尼老师”嘴上没说,但我也清楚他的“归心似箭”。他有个在当地上私立小学的儿子,全靠他用手艺赚来不菲的学费。一面是与妻儿难得相聚,一面又担心万一形势严峻留守老家。对许多服务行业的人员来说,干耗不起呀。

今早醒来,见一小朋友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哈哈,我想好了,回不去就到你家一起过年。”我也是“哈哈”一声,这的确是个好主意!说起这位小朋友去年回老家过年被困住了,恰巧同事为她介绍了个男朋友。虽然同在上海工作,但一个在诸暨,一个在长春。两人见不了面就在网上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反正自我隔离期间有的是大把的时间,等到回上海已是水到渠成了。今年春节本应去双方的老家见父母,但计划不如变化快,看来小朋友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我出生在上海,从没体会过“离乡背井”的滋味,可生活工作在上海的2000多万人中每年至少有一半人会在春节期间回家团聚,但天南海北的流动肯定不利于防疫,这显然是国家卫健委倡导留在原地过年的原意。

中国有句成语“移风易俗”。小朋友准备来家过年的想法提醒了我,牛年能否来点有创意和创新的移风易俗呢?比如说很多来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平常少有时间了解上海的人文景观,趁着这个年节,是否放慢一下节奏,有计划地参观上海、阅读上海、品味上海,感受上海的温度?

做生意的也赶紧抓住商机,今早去南货店买鸡蛋,恰巧听到老板关照老板娘去多备点零食。老板喜滋滋地说:都留在上海过年了,人闲着嘴就忙。

无论怎么过年,年味,永远是春节的主角。我深信牛年的年味会增添许多新的元素。再回望时,定然别有情趣,回味无穷。

01-29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