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陈彧君大型个展“生长”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近期的社会性艺术实践,包括与其他领域创作者们合作完成的跨界实验。最新的水墨拼贴系列作品《生长》将28副作品合成一座壮观“墙面”,全面介绍陈彧君不断推进的平面语言。

新陈代谢的拼贴想象着重生 陈彧君个展“生长”在龙美术馆开展-LMLPHP

图说:陈彧君个展“生长”在龙美术馆开展 官方图

为了回应去年的疫情带来的变局,陈彧君个展“生长”的动线,犹如一场沉浸式戏剧的舞台场景。观摩起点设置在一座巨型精致的浴缸旁,通过营造新旧并陈、兴衰交替的矛盾氛围,隐喻当下的社会文化情境:一方面,逐步下沉的展厅在金色基调的渲染下成为一个容器,承托不断积累的欲望并映射出夺人眼目的光芒;另一方面,展厅四周墙体被刻意做旧,看似是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下,被抚摸得粗糙斑驳、颓败不堪。两个大屏中拍摄出两段“互文”的梦境版画面,两个平行空间同时描述着一对男女在古宅中、在孤岛上的一次相逢。第二场景是一个封闭的理发室,快闪的视频是捕捉“没有意义的生命”,频闪的拼贴来自日常生活照片,犹如杂乱思绪的切片,参观者停留在理发室前,会被快闪搅到眼花缭乱。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中,全新的艺术生命正在生长。与陈彧君展开共同创作的艺术家筑起一道绵延而流动的特殊风景。他们重新丈量既定的社会文化边界,开拓一条多元对话、多元共生、多元汇流的观念通道。

新陈代谢的拼贴想象着重生 陈彧君个展“生长”在龙美术馆开展-LMLPHP

图说:展览现场 官方图

随后出现的长约22米的复刻景观《木兰溪》,原型为陈彧君故乡福建莆田的木兰溪,是贯穿他创作脉络的观念通道。陈彧君与兄长陈彧凡从2007年开始以此为题,把多年来离散的“移居”以及相关的私人、家庭与宗族纪事转化为泛地缘的艺术实践,涉及多种形式与媒介,尤其擅长通过极具临场感与仪式化的行动向观众传递对于“南洋”的想象与虚构。2020年,陈彧君决定重返木兰溪,回归传统的人文精神,入驻莆田当地的乡土建筑,提炼不同社群活动与习惯中的本土元素。今天的木兰溪河段已经被改造成水利公园,诸多原本呈现杂糅风貌与异域风格的住宅已被拆除。所以,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木兰溪》就是已经凝固的回忆向观众直观展现母亲河的“原始意象”,它支持着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

陈彧君将具象与抽象相互叠合或对映的表现,在展览尾部最壮观的拼贴部分最为明显,从早期采用照片、印刷品、新闻简报至后期融入绘画乃至装置的混合输出,零散的表皮材料聚集成足以撕裂平衡的巨力。与展览同名的水墨拼贴系列作品《生长》首次以陈彧君自己的纸本水墨作品为基础,原本摹仿同一自然景观的黑白或彩色的绘画成为残余的碎片,在新的画面中反复并置、穿插、颠倒,如新陈代谢般获得再生。纵横交错、斑驳离奇的拼贴肌理深刻体现了陈彧君的抵抗精神,呼应《生长》这一主题。

新陈代谢的拼贴想象着重生 陈彧君个展“生长”在龙美术馆开展-LMLPHP

图说:展览现场 官方图

今天开始,龙美术馆(西岸馆)三场全新的展览将对公众开放,分别是尹朝阳、陈彧君、李姝睿三位艺术家的个展:“浩瀚史”“生长”“震荡的高光”。过去的一年多里,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艺术行业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在国内,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美术馆、博物馆也重新燃起了艺术的火花。然而今年1月末的上海,疫情再次反复,在这样一个时刻,龙美术馆(西岸馆)决定如期举办三场展览,馆长王薇表示:“希望公众能透过展览,发现尹朝阳、陈彧君、李姝睿三位艺术家对当下的思考审视,从作品中得到力量,破除阴霾。”

陈彧君,197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1999年至2014年先后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与油画系,现生活并工作于上海。《生长》展览将持续到5月9日。

01-31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