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之人所见的阳光,与今人所见有何不同?人造发光源的技术演进是否又不断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体认?今天起,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艺术家李姝睿个展“震荡的高光”,这是80后艺术家李姝睿的第一次美术馆个展,希望用她对光和色彩的研究,为新冠疫情以来的人们带来某种安慰。

100年前的光和今天一样吗?看李淑睿“考古”光与色-LMLPHP

图说:李姝睿个展“震荡的高光” 官方图

研究“光”和“色彩”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是李姝睿创作核心。她坚信,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光和色彩的运用都能反映、记录和塑造时代中个体需求和精神状态,更与广义的集体意识形态相关联。近年来,艺术家从切身的生命经验出发,以极具个人化的绘画方式及其延伸实践,探讨绘画本体边界,及光与色彩的功能性、社会性。此次展览《震荡的高光》展示7组面向广泛又彼此互文关联的系列绘画及绘画装置作品。

开篇《不同时代图景中的像素》针对光色所包含的年代气息开启了一场考古式的调研,在宣纸渲染出的大理石纹样上描绘了不同光色的圆点,按照年代演进,将晚清以来各时代光的来源与用色特点加以提炼。她有意识地收集不同时代与地区的光与色彩的资料,将这些时间来源不同的视觉印记以感性的方式高度抽象化,并制作成档案文献,据称,她考察了烛光时期的深蓝植物染料、电灯照耀的人造景观、人工制造的鲜亮日用化工品以及数码世界的色彩幻像等,表现在大大小小的圆点上,展现出一道不断演变的由光与色彩演绎的风景。

100年前的光和今天一样吗?看李淑睿“考古”光与色-LMLPHP

图说:《不同时代图景中的像素》 官方图

展览的另一条线索,是艺术家在个人绘画语言上的探索演进。长期以来,艺术家将各类发光体以及人类视觉系统特征高度抽象化为色彩、大小不同的点,并以此作为基本语素,展开个人艺术语汇、语法的构建试探。新作《补一个春天》系列、《但见天中彩》系列中对具象和抽象的融合,乃是对这一系统的自我破除和超越尝试。而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与驱动力则是,艺术创作向着真实而切身的生活敞开了吧 。

 “高光”(highlight)本身就是一种美术用语,也可以指代某类重要时刻。展览以《震荡的高光》为题,即是对上述艺术家创作线索的回应,昭示着一些转变。

展览持续至2021年4月10日。

01-31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