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汾的洪洞,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广胜寺了。
广胜寺以“三绝一奇”闻名天下。一绝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飞虹琉璃塔;二绝是供奉于弥勒殿内的稀世孤本《赵城金藏》;第三绝是水神庙里堪为华夏瑰宝的元代戏曲壁画。而一奇则是大雄宝殿前那阴阳相对、左右旋扭的千年古柏。
吸引我的,还有一个原因——这是林徽因曾经踏足过的一座古寺。从晋北到晋南,林徽音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纷乱的年代,三次走到山西,历经千难万苦,丈量着这片承载了千年厚重历史的黄土大地,测绘着这块土地所绽放出来的无数建筑之花。
林徽音与梁思成共同撰写的《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现时隐,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于是,我便被这诗情画意的文字引领着,乘车到达了霍山南脉之巅的广胜上寺。
这段路,当年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带着助手,走在雨里,踩着泥泞,徒步了三天,才看到了夕阳映照下的这座古寺。
这里山清水秀,古老的建筑掩映在古树婆娑之间。
这里曲折深邃,庙观的院落里周柏唐槐茂盛依然。
高耸入云的琉璃塔,有着青砖的塔身。13层的八角塔檐,和浮雕一样,都是黄、绿、蓝三彩的琉璃砌成,在夕阳的余辉里似飞虹降临人间。云烟萦绕的楼阁,威武雄壮的力士,慈眉善目的菩萨,活灵活现的盘龙鸟兽,在每个檐下都是那样的精雕细琢,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霜雪雨,经受了八级大地震的地动山摇,色彩仍然如初,丝毫不见沧桑破败。128个风铃被秋风指弹着,依然仙乐一般,声韵阵阵。
蝉鸣声声,霍水潺潺,伴着我们向着下寺走去。看见山门外的霍泉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最古、规模最大的元代建筑广胜下寺和水神庙(龙王庙)就呈现在眼前了。
水神庙是用来祭祀霍泉神的,这座风俗性祭祀的庙宇,位于下寺西侧,与寺院仅有一墙之隔。
水神庙的明应王殿里,四壁满布着壁画。壁画的内容有别于其他寺庙以佛道为主题,却都在讲市井的故事,还特别的生活化,下棋、打球、卖鱼,寓意“祈求雨”。南面墙壁的东侧,画的是一幅《散乐图》,表现的是一个散乐班正在登台或谢幕的戏剧演出场景。那散乐是元代非常流行的元杂剧,演绎的都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却在彼时已登上了古平阳的大雅之堂。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化妆、服装、道具、乐器、幕布、布景、舞台等一应俱全,活灵活现。
站在壁画前,我感觉画匠们存留在线条上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元曲大家们的气韵,正穿越时空,回响在红砖绿窗里,余音绕梁不绝。
下寺的山门和大雄宝殿的四面墙上同样都是精美的壁画,但其中最精美的四幅,却在20世纪20年代被盗贩到了国外,给后世的国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事实上,流落海外的这些国之瑰宝又何止是晋南,何止广胜寺的壁画。
曾经看到过林徽因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的相片——她身着旗袍,登在竹梯上,测量着古塔的尺寸;她坐在寺庙的门洞里,专心致志地绘图……
她那纤细的身姿,那绝世的侧颜,伴随着她的奇思妙想,附着在她迷恋的灵动的飞檐上,镶嵌在精致的雕刻和镂空的门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