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留沪过年何处去?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不少人将目光投向沪郊大地。上海目前有6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下乡情的美丽家园,正成为市民游客向往的热门打卡地。一处乡愁寄此乡,春节期间,本报将带你领略沪郊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魅力。

新春走基层·一处乡愁寄此乡丨浦东航头镇长达村:数字经济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LMLPHP

图说:有“盒马村”之称的浦东航头镇长达村。宋宁华 摄

“过去‘看天吃饭’,一年从年头忙到年尾,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现在‘数字种地’,轻轻松松就把钱挣了。”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有“盒马村”之称的浦东航头镇长达村。

走进长达村村委会院落,只见村民们正在操场上打着篮球;家门口服务站里,有的人在图书室里悠闲翻阅着报刊。祖祖辈辈在长达村生活的村民汪能成告诉记者,自从农业插上数字高科技的“翅膀”,再也不必担心辛辛苦苦种出的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

新春走基层·一处乡愁寄此乡丨浦东航头镇长达村:数字经济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LMLPHP

传统农民转型为产业农民

汪能成皮肤黝黑、精瘦,一看就是干农活的好手。67岁的他家住在距离村委会不远处,“我家25代都务农,上世纪80年代分到了5亩地;过去主要种水稻,忙个一整年,收成也就勉强够吃够用。要是碰上气候不好、收成受影响,赚得就更少了。”

让汪能成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农民”转变的关键词,是“数字”。记者走进长达村,只见几幢粉墙黛瓦的建筑上,写着醒目的两行字:“阿里数字农业基地 让长达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盒马村”。

“数字”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农民有切身的体会。“过去是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种出来赚不赚钱也只能听天由命。”现在采用的是订单农业模式,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何时销,全部由大数据和订单农业来保障。农业基地服务中心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什么时候要播种,种什么适销对路,盒马村的农民,再也不用担心丰产不丰收,因为优质高标的农产品全部由盒马“吞下”,“我们这里种出来的大米等很快就脱销了”。

为此,汪能成干脆将土地都交给产业联合体统一管理经营,自己有空的时候朝九晚五上班即可。产业联合体里基本上是机械化生产,只要人工补点机器做不到的边角料活即可。“下班后,我就可以轻轻松松去公园唱唱歌、跳跳广场舞了。”

据了解,落户在浦东航头镇的盒马产业基地,集全自动立库、自动存储输送、分拣加工为一体的加工配送中心,预计2022年投产使用,年营收将超100亿元。

新春走基层·一处乡愁寄此乡丨浦东航头镇长达村:数字经济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LMLPHP

“田绕村、园围屋”的乡村意境

更让汪能成开心的是,随着乡村振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脏乱差的农村,被打造成了“网红村”。“每到节假日、周末,有很多城里人来我们这里拍照、摘草莓等。”

长达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心园”是“农业合作社+企业+新农人+农户”模式的工业反哺农业产业基地,基地占地106亩,以农业合作社为平台,由12家企业、9名新农人、12户农户自愿参与。同心园里,小桥流水、风景宜人。

乡村变美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共治自治观念自然萌生,许多人主动要求“自己的家园自己管”,从“要我管”转变为“我要管”。68岁的村民朱新军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自己还是闲不住,过去在村里的企业打工,给员工们烧烧饭。随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他主动当起了美丽庭院、美丽乡村、防疫等志愿者。“乡村振兴好不好,带头人很重要,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一起把家乡改造得越来越好。”

新春走基层·一处乡愁寄此乡丨浦东航头镇长达村:数字经济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LMLPHP

据悉,长达村还将借着盒马项目落地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东风,配套打造数字农业和订单农业示范基地,推进盒村、盒园、盒农一体化建设,探索共享平台、共享冷库、共享展示、共享直播等“四个共享”功能,打造长达村盒马订单农业“共享”基地。

同时,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也将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长达村还将继续挖掘好地域文化,其中包括激活“皮影戏”“秸秆编织技艺”为主的非遗文化资源;成立19组“鹤邻家”土布制作工作室,制成各类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展销互动等。

“过去孙辈们生活在镇里,放假不愿意回农村;现在他们一有空就往这里跑,说是空气好、环境好。真没想到我们农村也成了‘香饽饽’。”村民李琴芳说。

首席记者 宋宁华

02-11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