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0时0分,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牛年的首张罚单开给了屡次在涉华报道中颠倒黑白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干脆利落地打响舆论反击战第一枪,硬气地向境外反华媒体亮出底线。

?BBC,走好,不送!-LMLPHP

零点罚单

广电总局宣布,经调查,BBC世界新闻台涉华报道内容严重违反中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不符合境外频道在中国境内落地条件,因此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香港电台也于12日上午宣布,从当晚11时开始,不再转播BBC世界新闻频道及“BBC时事一周”。

BBC的回应接踵而至,表达了对中国的失望之情。BBC发言人表示:“BBC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国际新闻广播机构,它公正、不偏不倚地报道世界各地的新闻。”

英国政府也跳出来指责中国。英国外交大臣拉布称,中国的做法是“对新闻自由无法接受的限制”。一旁“看戏”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也按捺不住,称“我们完全谴责中国封禁BBC新闻的决定。”

与英美政府的反应有所不同,网民心中自有判断。有人认为英国封杀中国国际电视台在先,这事是英国挑起来的;也有人认为英国先封禁了福克斯新闻、今日俄罗斯、韩国CGNTV等一堆国际媒体,现在是自食其果,不值得同情。

只要带着清醒的头脑去细细品味BBC这些年在涉华报道上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忍不住想说:BBC,别演了,早就该禁你了。

“阴间滤镜”

灰蒙蒙的天空,空荡荡的街道,太阳躲在看不见的地方,突然,毫无生气的土地上上演起警察用网蒙头拘捕民众的暴力场景……这不是什么“末日废土流”电影,而是BBC纪录片《重返湖北》镜头下后疫情时代的武汉。

可这不是真实的武汉,而是BBC用“阴间滤镜”包装的武汉。据研究,BBC在纪录片中使用了各种“镜头语言技巧”,营造出溢出屏幕的绝望感。

例如,“警方用网蒙头拘捕民众”的画面运用了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法,实际上是剪自去年疫情期间的一次反恐演习;降低画面色彩饱和度或加上暗沉沉的滤镜,配上阴森森的音乐,烘托出恐怖的“阴间”氛围;还有故意不使用正常拍摄角度,大量运用仰拍、偷拍等手法,刻意展现富有压迫感、令人窒息的环境。

要知道,用影像语言进行心理暗示、情感操纵,甚至进行意识形态宣传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BBC显然熟知其中门道。

不止是影像,一切传播媒介都可能成为塑造“楚门的世界”的工具。早在1922年,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就在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拟态环境”概念,要义是“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简单说,就是现实世界与媒介世界是不同的,有时候两者相差无几,有时候根本就是两个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对真实的态度,对底线的追求。

造假高手

BBC在涉华报道方面,显然就是塑造“两个世界”的高手,用尽了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低劣手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细数了BBC在涉华问题上发布不实消息的错误做法:“BBC世界新闻频道1月26日播出的涉新冠疫情的新闻视频中,将疫情与政治挂钩,移花接木,将一段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新闻播出,这难道是准确报道吗?世卫组织专家正在就病毒溯源问题与中方合作开展调研,同时疫情更早多点暴发的新闻多次见诸各国媒体,BBC在报道中仍然坚称‘武汉是疫情发源地’,这叫公正报道吗?”

事实上,多年以来,BBC在关于中国的问题上,把大到国家制度,小到百姓生活几乎黑了个遍。

在不少污蔑新疆人权的报道里,一个名叫郑国恩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都会露脸,经证实,他的真实身份是美国情报机构操纵设立的反华机构骨干。一个名为达吾提的维族女子也是BBC的“常驻”采访对象,自称在新疆教培中心遭到“非人对待”,结果被她的亲哥哥证实,她没在任何教培中心待过一天。

真实永远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所在,BBC一边标榜“新闻自由”,一边在颠倒是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无疑是对新闻职业道德的背叛。那中国也只能对BBC说一句:走好,不送!

王若弦

02-13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