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牛”转乾坤,这是许多人对新春的美好期冀和盼望。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下,更丰满、更丰厚的精神文化追求,正为春的祝福留下全新的注解。
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改头换面”,你听那阵阵淮河大鼓,“打”出了强有力的时代音符,送政策“礼包”、送文化风尚,将一声声祝愿转化成共同致富、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乡村大地每个奋斗者,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打造出一个个和美之家。聚小家成大家,以大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正成为广大乡村美好生活的精神“黏合剂”。
热闹春晚线上办,欢笑不少又安心。今年春节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不少打工者主动放弃返乡,就近就地过年。在广大城市社区,文化志愿者携手创编节目,精心打磨作品,他们借助现代化通讯手段,用最饱满的热情,在网络上为坚守岗位的异乡人士奉献出一道道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用精彩的表演向他们道一声辛苦。独在异乡非异客,在今年的这个特殊时段,无数普通人“化身”为好姐妹、好兄弟,用心用情温暖着每一位异乡客。他们用最丰足的“精神食粮”,滋养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
大门开、迎客来。新春佳节期间,城乡各地的文化场馆、公共空间正以疫情防控为前提,为广大游客、读者、观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在博物馆里一“尝”珍馐佳肴,在阅读空间里线下读书、线上分享,新颖别致的文化产品设计,让基层群众乐享文化创新带来的获得感、满足感。眼下,文化场所正不断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丰富、拓展服务手段,让固态的文化产品进行活态展示和分享。
新春新气象,创新正日益成为文化生活的主基调。运用创新手段,为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时尚的“印记”。从城乡到每个家庭,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在创新这一“催化剂”下,迸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钱定果)
大鼓声声助振兴
“脱贫攻坚刚收官,乡村振兴谱新篇。新时期有新发展,农民心中乐开颜……”农历新年来临,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河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声情并茂的“村晚”正在激情上演。岳仁宣表演的淮河大鼓——《乡村振兴谱新篇》引来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
“淮河大鼓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能够表演淮河大鼓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很开心。”今年68岁的岳仁宣老人在演出间隙和记者攀谈起来。
据岳仁宣介绍,乡亲们在生活富裕起来以后,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毛集实验区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组织“村晚”“书场”等各类文化活动,许多淮河大鼓非遗文化传承人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让蓬勃发展的乡村不断焕发出新气象。
合辙押韵的唱词,板式多样的唱腔,一人一鼓走四方。记者在攀谈中了解到,淮河大鼓艺人来自民间,忙时务农、闲时表演,用农民的话语唱出新时代的歌声。
“我已经连续听了3个晚上的淮河大鼓书,鼓书所演绎的重民本、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都非常接地气,我越听越入迷。”来自河西社区的农民马凤标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淮河大鼓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社会教化的重要内容。在毛集实验区,像马凤标这样喜欢淮河大鼓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是听着淮河大鼓的声音长大的。
为保护传承淮河大鼓这个宝贵的非遗文化资源,毛集实验区曲艺家协会于2015年10月应运而生,大鼓艺人很快发展到20多人。大鼓艺人在全区3个镇45个村居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民生工程、好人好事等。陈士根、岳仁宣、曹学武等非遗文化工作者还围绕乡村振兴创作编排出《村姑进城奇遇记》《书记拦“访”》《扫黑除恶民心安》等新书目16部,其中《书记拦“访”》进入2020年全省唯一戏剧曲艺孵化项目,并入围安徽省第三届群星奖。
2月13日,大年初二,安徽省创新馆内,市民正在观看机器人表演,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本报记者 程兆 摄
博物馆里过大年
徽式臭鳜鱼、徽州刀板香、绩溪一品锅……春节期间,绩溪博物馆内游客盈门,该馆“徽菜美食专题展览”中的仿真菜几可乱真、令人赞叹。
“通过仿真菜和徽菜席面布置的形式,真实展示出徽菜的形和色,不仅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美食’盛宴,也让游客切身感受到徽菜的魅力以及蕴藏在徽菜背后的文化与故事。”绩溪博物馆馆长余宁莉告诉记者。
灰瓦粉墙、青石圆门、绿植森森,一馆窥千年。绩溪博物馆就坐落在绩溪县老城区中心地段。该馆原为老县政府旧址、老县衙遗址,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就如绩溪周边山形水系一般,独具人文匠心。
“我是芜湖人,今年过年就在绩溪过,不回去了。”体温检测、健康码验证通过后,来自芜湖市的承婷一家人登记完信息、佩戴好口罩,顺利进入博物馆。
“一直想来博物馆参观,这不,全家人正好聚在一起来感受文化氛围!”承婷告诉记者。
倚假山、离水岸,穿庭院天井,过街巷游廊,一路行来,绩溪博物馆环境清幽、闹中取静。移步换展,参观者用脚步去丈量绩溪历史的脉络,用心去体悟徽州文化的精深。
“徽菜美食展很有意思,既让我们领略了徽菜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切切实实感受到浓浓年味。”承婷告诉记者,“惟妙惟肖的菜品吸引住了我家的孩子,他开心极了!”
为了营造喜庆的春节氛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绩溪博物馆近期精心策划了“文化进万家·云上过大年”系列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其中,“徽菜美食专题展览”和“绩溪县革命斗争史专题展览”都是线下推出的展览策划。今年春节期间,绩溪博物馆还举办线上特色展览《精品撷珍—绩溪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
“线上图片展将我馆馆藏精品文物以图片及文字的形式在博物馆公众号、网站展出,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精品馆藏文物,实现和博物馆一起过大年!”余宁莉说,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和精品展览的举办,拓展博物馆与群众的交流渠道,增强了博物馆的亲和力。
“云上”春晚欢乐多
近日在安庆市大观区老年大学,一场“云上”社区春晚活动正在火热录制中。
“竹板打响连天,各位朋友听我言。白衣天使逆行上,为救生命流血汗,万众一心抗疫情,定会迈过这道坎……”来自大观区马山社区丽人艺术团的4位阿姨正有声有色地表演自创快板《战疫情》。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虽然没有观众现场观看,但通过节目录制,能让更多观众在线分享,也挺好!”表演完快板,61岁的社区居民黄义莉告诉记者。
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全国各地的演出、文艺表演活动纷纷按下暂停键。如何让群众在家也能享受到接地气的“文化大餐”?大观区推出了首届社区春晚,通过“云”录制,既让社区文艺爱好者有表演的舞台,也让广大群众能够看到来自“家门口”的演出。
“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回应,最终选择了7个社区各端一盘‘菜’,共同呈上这桌‘文化大餐’。”大观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乔军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宣传部门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引导群众自创自演传扬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文艺作品。
不仅是表演舞台节目,《战疫情》录制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随即来到马山社区志愿服务广场继续录制节目。在这里,一场年味十足的写春联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社区的数名书法爱好者聚精会神、挥毫泼墨,为社区居民免费送春联。
在当天录制中,马山社区工作者们还现场包饺子送给了社区十多户特困群体以及“大观好人”“安庆好人”,在欢乐的气氛中将关心与关怀送进社区。
“要想答好新时代文明的‘基层答卷’,还是得抓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这一‘牛鼻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好风气和正能量深入人心。”乔军说,首届社区春晚在“安徽文化云”“安庆直播网”“大观区文化云”等平台上线。届时,以专家评分结合观众票选的方式评选出获奖作品。
“期末创意”暖心间
“真好看,里面还有我自己的画,这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的过年礼物。”春节到来,铜陵市田家炳小学学生穆琪欣和同学们收到了老师专门制作的礼物——新年日历。
这可不是普通的日历,12个月、12幅美术作品,每一幅都是同学们精心创作的画。多彩、生动、美观,有的还配上了孩子们自己写的小文章,意境感十足。
穆琪欣的绘画作品《小别离》就是其中一幅。她告诉记者,美术课堂上,老师跟他们分享了关于“别离”的故事,之后完全由同学们自由发挥进行绘画创作,每个同学的作品都与众不同,大家都特别喜欢这样的方式。
田家炳小学美术教师赵继玲告诉记者,美术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给孩子们一支自由的笔,把他们的画嵌入到日历中间,就是鼓励孩子们勇敢地想象、大胆地释放自己的创意。
学期结束,用创意点亮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在铜陵,这样的“期末创意”精彩纷呈。
“可爱圆脸张语心,爱说爱笑很机灵。作业质量还不错,可惜课堂易分心……”“闻氏家中有男儿,玉涵聪明又稳重。学习需要持之恒,提升目标更用心……”铜陵市实验小学601班班主任吴喆将班里52名学生的姓名、特点、爱好进行凝练,写成了“诗意”期末评语。这种富有创意的用心之作,最近“刷屏”了学生家长的朋友圈。
从构思到最终完成班级52名学生的评语写作,吴喆用了半个月时间。“这些孩子小学六年级快要毕业了,我希望能够以这种方式留给他们一份特别的回忆。”吴喆说。
吴喆老师充满“文化味”“仪式感”的举动赢得了学生、家长的积极反响。学生家长王晓飞还特别创作了一首诗回赠给吴喆,称赞她“六载耕耘心尽操,才情师德领风骚。”
“这些期末创意,饱含浓浓的文化味和暖暖人间情,也是我们积极追求有温度的教育,探索有特色的素质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铜陵市教体局局长谷越表示。
共享阅读好时光
流动图书展、线上阅读分享……春节期间,蚌埠市蚌山区雪华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阅空间”正常对外开放,并举办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活动,吸引不少当地居民前来读书“充电”。
每天下午2点多,59岁的张桂华就带着10岁的孙子准时来到“阅空间”。测温、扫描健康码后,祖孙两人熟门熟路地走到各自喜欢的图书区域,开启午后阅读好时光。
“从家里到‘阅空间’步行不到一刻钟,特别方便。”张桂华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这处阅读基地,节日期间备受辖区群众青睐。正在上四年级的小孙子在这里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写作文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阅空间”是雪华乡2019年立足实际需求打造的阅读基地,目的是为了推广全民阅读,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雪华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葛强告诉记者,“阅空间”占地500平方米,藏书5400余册,包括时政、文学、军事、历史、医药、工业技术、生物科学等多个类别。
除阅览区外,“阅空间”还设有开架借阅、自习、线上学习等区域,提供书刊外借、阅览、信息资讯等多种服务。
依托“阅空间”,雪华乡组建读书志愿者联盟,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定期举办系列文化讲座,常态化围绕节庆纪念、国学传统、社会热点、都市生活等主题开展阅读分享,引导群众好读书、读好书,共同感受“阅读的力量”。“目前,‘阅空间’已经开展了19期贴近市民文化需求的读书分享活动,吸引近千名社会各界读书爱好者参与。”葛强说。
“春节假期,为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阅空间’特意延长工作时间,服务到位。”家住和谐家园小区的顾兼石是一名刚入职的幼儿教师,为丰富知识面,她坚持打卡“阅空间”,还加入了读书志愿者联盟。
“通过参加‘阅空间’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我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假期在线上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和学习经验,也为节日增添了许多乐趣。”顾兼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