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个晚集,昨天看了《你好,李焕英》。片尾大反转时,我没哭,但电影院里确实有啜泣之声。

看完电影,我想到了欧亨利写的《麦琪的礼物》。妻子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表链。丈夫卖掉手表,为妻子买了梳子。虽然看似是“无用的付出”,却是彼此真正的拥有。

新民快评|《你好,李焕英》的40亿票房说明啥?-LMLPHP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首先好在主题。无论什么时候,母爱总是让人沉默沉思。看《妈妈再爱我一次》,观众会全程痛哭,看《你好,李焕英》,观众是笑中带泪。很难说,哪一种情绪更为高级,但就与观众互动、调动情绪而言,母爱的主题显然更容易切入。

其次,这部电影剧本超一流,具备“拉着观众一步一步走”的功力。我们看希区柯克的电影,最大的印象,就是剧末的反转,喜剧转化为悲剧,让人看后久久难以自拔。从某种程度而言,《你好,李焕英》的剧本,也达到了这种效果。让人意外,更让人意动。

再次,要对影片的主演们,脱帽致敬。沈腾只拍了7天7夜,却成功地让电影的前半段成为“喜剧小品联盟”。贾玲和沈腾的喜剧形象越深入人心,电影前半段就铺垫得越好,片尾的反转也就越打动人心。

最后,这部电影当然好在真诚。面对母亲,贾玲永远是“勇敢且怂”。而母亲最大的武器,是她的温柔。贾玲为了“给妈妈拍一部电影”,准备了那么多年,她也是“把心剖出来”给观众看。这样的真诚,让观众产生了共鸣。有人说,电影是时代的映射。但我要说,电影更是生活的体现。贾玲第一次执导电影,票房就冲破了40亿,她也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但看完这部电影,观众们都会相信,贾玲宁愿放弃这一切,去换取母亲的出现。

感谢生活,感谢母爱,也感谢这部电影。它至少还让人知道,中国的电影大有希望。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文末说,互赠礼物的这对夫妻,“是最聪明的人”。我想,《你好,李焕英》的票房成绩也告诉中国的电影人,不装不炒不假,一门心思拍电影,总有出路。

电影如此。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晏秋秋/文

02-22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