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3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中小学要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在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等。同时,家长也不能给学生留过多的额外作业,包括在外培训的作业。

新民快评|学校与家长都不能“作业控”-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此次教育部对于作业管理的规定,其实都是对之前发布的一系列规定的重申,像“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等,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中就出现了,其中一条减负措施就是,“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令社会关注,虽然原因复杂,但从作业入手无疑是解决问题的积极之举。然而,上百个“减负令”依然没有解决一个“小小”的作业问题,关键就在于学校控制了学生的作业量,也极可能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家长会给孩子找作业做,或者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结果是孩子的整体负担并没有减轻。

当前我国中小学作业仍然存在功能被异化、质量低下、负担过重以及管理失效等问题,由此导致学生们体质下降、睡眠时间不足,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对作业、对学习,必然会心生倦怠。

作业减负是一门学问。如何才能减得更科学,不仅要问家长、问学校、问政策,更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学生完成适量的作业,是促进他们成长进步的助推器。学校不能全部否定传统作业,比如基础的,必要记忆背诵的,运算的,这些作业依然有它们的价值;另一方面,在题量和深难度上,也要全盘考虑,关注大多数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

老师和家长原本是毫无瓜葛的陌生人,就是因为有了学生这个纽带,成就了彼此的关系。老师和家长就像飞机两侧的引擎,一起努力才能使孩子飞得更高、更远。加强家校合作,才能为孩子实现真正的“减负”。

方翔/文

02-24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