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俯首甘为孺子牛’好,我特别喜欢画中牛的眼睛,有神采。”“我倒喜欢这幅‘舐犊情深’,构图看着舒服,整幅画有意境。”昨天正月十五闹元宵,一年一度的汲古斋“元宵笔会”如期而至,对书画爱好者而言,“闹元宵”的最佳打开方式便是来汲古斋逛一逛。在二楼一个画摊,正作画的蒋伟被团团围住,他身后挂满了他所创作的关于牛的画作。
图说:元宵笔会现场 记者 郭新洋 摄
说来也怪,明明是属鼠的蒋伟偏偏爱画牛,他笔下的牛牛们形态各异却都栩栩如生,尤其是牛的眼睛,顾盼生姿、甚是灵动。在蒋伟的画中,黄牛、水牛、奶牛或立或卧或漫步,在树荫下、草坡上、溪水边,他们融于自然之中,也将观画者带入山野田园之中,仿佛周遭的喧闹声都被隔开,让人领略“心远地自偏”的自在。
早在牛年来临之前,蒋伟就已创作了近千幅有关牛的画作,他说:“我爱画牛,首先是欣赏它们的品格——真诚质朴、实事求是。牛是勤劳的象征,它们总是默默耕耘在大地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没有太多的功利心。我觉得艺术创作者,都该有点‘老黄牛’的精神,脚踏实地,默默付出;扎根群众土壤、贴近生活;和如今我们所倡导的‘匠心’精神如出一辙。”
蒋伟爱牛,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位贵人皆属牛——父亲和老师董辰生。1948年,蒋伟诞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带着家中兄弟姐妹五人,全靠父亲经营外贸生意维持。因而,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忙得脚不沾地,也甚少有亲子互动的时间。小时候的蒋伟不是家中最皮的孩子,却是让母亲最为头疼的孩子,因酷爱画画,两三岁的他便开始在家中的墙上、地上甚至床单上“涂鸦”,一不留神,刚擦拭干净的墙面又留下了他的墨宝。
图说:蒋伟谈画牛 记者 郭新洋 摄
蒋伟听见母亲偷偷向父亲抱怨,原以为要挨骂,却不料某日父亲匆匆赶回,带来了开启他书画生命的第一把“钥匙”。那是一块小黑板,外加一盒粉笔,虽然仅红黄蓝绿白五色,却撑起他孩提时代最斑斓的世界。从此,小小的蒋伟“废寝忘食”地开始画画,美好的童年时光都留在那块小小黑板上,而他与身俱来的绘画天赋和对艺术的领悟也尽情展露。
看着蒋伟“野蛮生长”,不愿埋没了孩子的艺术才能,父亲决定为他延请名师指导,于是蒋伟遇见了他的开蒙恩师戈湘岚。戈湘岚画动物十分传神,因着这位领路人,蒋伟才逐渐将目光锁定在动物画上。从小学到中学,画画将蒋伟推上了一条艺术之路,在上海工艺美校学习四年后,他被推荐进入上海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并遇见了第二位属牛的贵人——留苏归来的老教授董辰生。
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那时蒋伟的画或多或少总带有宣传画的影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限于“套路”,笔下的动物往往流于形似,缺乏神采。率先点醒他的就是董教授。他没有讲什么大道理给蒋伟,只是找一切机会带他“下生活”,到田间地头去采风,在清晨薄雾中、傍晚烟霞里,坐在田埂上,细细观察牛在劳作时、休息时、喝水时、甚至睡觉时的姿态和神情。让眼前一幅幅生动的牛的生活场景印入蒋伟的脑海,也融入他的心。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相机也是稀罕物,蒋伟所有的不过一支画笔,几百张素材画下来,蒋伟笔下的牛也便有了灵魂。
时至今日,为蒋伟打开艺术之门的父亲、引领他探索艺术世界的老师都已远去,但他依然钟爱画牛,他在牛的身上懂得了“热爱”的含义,学会了“勤恳”的重要,践行着“踏实”二字;也在属牛人的身上,看到了“全情付出、不计回报”的可贵。
>>>相关链接:
蒋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上海交通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常务理事。近年来致力于生肖动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