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声“请”,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即更多地从别人的视角出发,心里更多地装着别人。

从“请”说开去-LMLPHP

前些日子,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生,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城里工作,并成了家。他在一家企业的办公室工作,平时接待、服务事务繁忙,工作表现不错,对如何服务好领导也学了不少,拍照合影如何排位次也有所把握,领导上车,他会很有礼貌地说一声“请——”,并且伸出手,挡在车门的上面,以防领导上车时碰到了头。尽管他如此努力工作,有时却还会令领导不满。

他很忙,极少与乡下的父母联系,哪怕通一个电话。这种情形,作为父母,虽然不太开心,但也能理解儿子,习惯了。有一天,父亲到城里来看儿子,父亲一到家,他就沏上了茶。临走时,他为父亲买好了长途汽车票和一些零食,并叫了一辆出租车,在父亲上车时他习惯性地像对待领导一样做出“请——”的动作,一手置于父亲的头上……父亲一愣,没说什么,过两天,母亲电话来了,开心地跟儿子“汇报”,说父亲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跟老伴“炫耀”城里的境遇——得到儿子怎样的“优待”。父亲眯着眼,说得有声有色,母亲听着乐开了怀。他心下一酸,同样的“请——”,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却不一样。

使用这个“请——”也要有一定的条件。比如,有少数几人同乘电梯,而且有多人走出电梯,此时,站在门口者伸出手来,示意让后面者先行,自己稍微挡一下门。

与“请——”相伴的是让长者、尊敬者先行,走在前面。如果是陪人参观,一般情形,接待者不前于客人。例外的情形是,走到小道,必须有前有后,而且客人又不熟悉环境,主人必须在前开路。

尊敬者在前,通常也包括在上下楼梯之时。听一位老师说,法国人这个动作有所不同,他们让尊敬者总是处于楼梯上方,以防不安全。受此启发,我在陪同老人走楼梯时也按此规则。

最近,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年轻的父亲带着四五岁的女儿上自动扶梯,他们俩并排着,我在其后。父亲在看手机,女儿手上拿着一个塑料玩具,她调皮地将玩具与扶手“亲密接触”,一时失去了平衡,身体后倾,见状我赶紧伸手托了一下,避免了可怕场景的发生。到了扶梯的顶端,父亲才留意到,说了一声“谢谢”,但如何照顾好“需要照顾者”似乎没有引起父亲足够的重视。这里没有“请——”,但有“请——”的精髓。

“请——”的发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即更多地从别人的视角出发,心里更多地装着别人。愿“请——”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周围,以点带面,让“请——”的精神发扬光大。

03-01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