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刀鱼“借腹生子” 他们坚持守护长江精灵-LMLPHP

图说: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采访对象供图

3月1日,对长江守护者来说,意义非凡。他们迫不及待想告诉母亲河里的精灵们,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了。当天,还有个好消息传来——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共建的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协同作战 建立联合实验室

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与水野中心共同关注长江口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保护工作,在水生生物与生境调查与监测、海洋牧场建设、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抢救救护、增殖放流、保育繁殖、科普宣教等方面开展了长期合作,引进了国际前沿监测标准化体系,自主研发研制了河口监测网、自容式水听器、便携式多功能监测浮标等多种声学监测设备,并创造性地构建了无人船水上综合监测平台,应用环境DNA技术监测长江口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信息,在长江口水生野生生物保护、修复、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长期合作与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经多方筹措,双方共建成立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据水野中心主任顾士连介绍,联合实验室将聚焦长江口水域,以水生生物与生态环境基础数据获取与分析评价、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监测方案设计、现代化监测技术集成、重要水生生物种类资源评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关键技术,争取在未来3年建设成为长江口水生生物与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完备、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全面深入、后备人才培养稳定输出的科教平台。 

“联合实验室成立后,将基于调查数据,开展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中华鲟、江豚等)和重要水生动物(刀鲚、凤鲚、鳗苗等)生活史及其资源评估、保护区成效与禁捕政策效果评价。”水野中心副主任陈锦辉表示,“我们也将在长江口水域生态健康指数建立与发布等方面开展科学与保护战略研究,并发布年度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与保护科学研究报告。”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嘉敏告诉记者,该校始终坚持“水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地球环境生态保护”的学科主线,致力于增强对“生物资源、地球环境、人类社会”诠释能力。在农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又与长野中心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这是学校服务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该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为服务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脑洞大开 保护长江精灵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李晨虹的主攻方向是鱼类遗传学。他所开发的鱼类单拷贝核基因标记、跨内含子标记和靶基因富集标记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开启了通过比较基因组系统寻找分子标记的潮流。面对长江已经灭绝的物种,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利用现有的鳞片等资源,获得它们的分子序列,从而能让它们复活,重返长江?

让刀鱼“借腹生子” 他们坚持守护长江精灵-LMLPHP

图说:李晨虹教授(右)开展研究

目前,李晨虹团队正在为这个设想开展一些基础性工作。而他的同事、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研究员李名友也在为长江鱼类生物的多样性“绞尽脑汁”。他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从遗传学的角度入手,想方设法去解决长江刀鲚繁殖困难的问题。“针对长江刀鲚遭受到的资源损失,我想利用鱼类生殖技术,让一些繁殖容易、繁殖迅速的鱼类可以不断地生出刀鲚。”他说,“这就是鱼类界的‘借腹生子’。”

但“借腹生子”的梦想听起来很“闪亮”,但研究过程却会让人有点“坐不住”。首先,实验用的刀鱼就很难寻找到。而且,就算找到了,如何让它离开长江水能存活下来,也是一个技术活。为此,李名友把自己身边能利用到的资源都利用起来,他多次前往各水产单位,奔波在水产市场,寻找实验鱼。现如今,这项研究在不断推进中。

03-02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