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顶宝贵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正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潮流。但是,一些建筑屋顶的利用也带来了不少社会矛盾。屋顶球场便是典型案例之一。在上海,不少屋顶球场运营后,因较大噪声和夜晚灯光太亮引发矛盾和投诉。

新民快评|屋顶球场别忘了“与邻为善”-LMLPHP

图说:屋顶球场(资料图)。陈梦泽 摄

中心城区“寸土寸金”,怎样增加运动健身场地?建筑屋顶是一个方向。城市的“边角空间”如果能善加利用,市民不必跑很远就可以找到运动健身的场所。去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就提出,要充分挖潜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在群众身边“因地建场”。

然而,一些屋顶球场却遭遇“邻避效应”,因为干扰了周边居民日常生活,而不受“待见”。屋顶球场在开建之前就应想到“与邻为善”,把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才能办得长久。现实中,有的球场因为投诉多而不得不处于半闲置状态,有的则运作良好、受到欢迎。怎样处理好与周边居民的关系,不仅是建设屋顶球场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他对建筑屋顶的利用方式,比如屋顶餐厅、酒吧、泳池等,也应在建设之前作好充分评估,与周边的居住社区有所沟通,不要等居民投诉了才亡羊补牢。

同时,对建筑屋顶开发利用的监管,也须提升精细化程度。比如,在一起居民对屋顶球场噪声大的投诉中,环保部门曾回复,类似的人声噪声暂无定性标准。随着建筑屋顶空间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弥补法规和监管上空白或模糊的地方,出台可供建设方、经营方等遵循和参考的规范,也使执法监管有据可依。

屋顶球场既能满足运动需求,也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要是扰民,那就不美了。怎样平衡不同需求,破解“邻避效应”,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道考题。

纪玉/文

03-02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