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间,炊烟升起的地方叫灶头,无论穷富,不论家庭成员多少,只要有家,必须有灶。民以食为天,生活的头等大事,靠灶头把生米煮成熟饭。江南人主食是稻米,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热饭热粥才好吃,不像西方面包之类熟食好存放。所以在乡村,灶头是天天用,一天要用几次,从灶头上可以看到这家人家的经济条件,家庭主妇是否干练,是否常有客人来往,人丁兴旺。

十日谈 | 那缕炊烟-LMLPHP

记得,乡村里盖新房,上梁造灶是两件大事。许多人家房屋不新建,灶头老了,或出烟不好也会翻建灶头,一日三餐都要用,所以都非常注重灶头的使用性能。每家每户的灶头,根据灶间布局,造形都大同小异。江南地区乡村灶头由灶台、灶墙、灶门、柴仓,还有屋顶上的烟囱组成。灶台上有两个煮饭烧菜的镬子(农家把铁锅叫做镬子)镬子之间还有汤罐、法镬(小铁锅)是利用边缘的热量温水炖菜。灶台除了大小镬子外,还有用大青砖铺的灶面,灶面边上往往还镶包厚厚的“木围身”。这样灶面上可以放置碗碟等炊事用品,人在做饭菜时有“木围身”挡着,衣服不易碰到油污。灶墙从地上延伸到屋顶,墙前灶台,墙后下方是两扇灶门,柴仓是放烧饭的稻草,烧火的人坐在柴仓小凳上,一边做着草团,一边通过灶门往镬肚里添柴,保持着灶火旺盛。烟道就在墙里,穿破屋顶叫烟囱,具有出烟拔火的功能,它高高地孤立于屋顶上,成了炊烟升起的地方。

灶头砌得好泥水匠,砌出来的灶头不仅省柴、出烟爽、烧饭快,还会画栩栩如生的灶壁画。一般灶面画有瓶中插着三支戟,是“平生三级”的寓意,还有八吉、八宝、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通常侧面的墙身写有“缸中多积水,灶后少堆柴”,或“火烛小心”提醒人们厨房间防火安全。听爷爷奶奶们说,灶头上有灶君老爷,保佑着家家户户风调雨顺,出入平安,所以每年小年夜要祭拜灶君老爷。乡间也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风俗,因此祭灶君老爷只限于男子。

灶间里大多数人家都有个八仙桌,平时没有客人来,自己人吃饭也在灶间里。灶间的梁上还有两个挂钩,悬在八仙桌的上空,一个挂饭蓝,一个挂灶(菜)篮。这样既通风不占地、饭菜也不易馊,又防止蚂蚁等虫爬进剩饭剩菜里,虽不精致,但很实用。小时候一日三餐在灶间里吃,觉得灶间普普通通,家家户户都有,现在仔细想想,老祖宗发明灶头以及灶间的布局,十分奇妙,充满着智慧。

现在人们常常惦记起过去灶头上做的饭菜香,灶头上做的饭菜味道,现在的厨房是做不出那种滋味的。农家新鲜食材,小河清澈的原水,镬子(铁锅)、木头镬盖,青砖砌的灶,烧的是稻草、麦秆、豆萁,煮饭做菜时笃悠悠的心情,铁锅、木盖、饭菜、在稻草火苗里渐渐各自升华蜕变,持续炙热的灶温使木盖散发了食材的湿气,镬子煮出了原味,闷出了香气,虽然不是美味,但就是好吃。或从田间干活回来的村民,或从学校放学回来的孩童,此时都已饥肠辘辘,走进灶间,端起饭碗,此时此刻,那种味道,那种感觉,何其美哉,真是只可意味。

从城里偶尔回乡村的年轻人,想尝尝当年爷爷奶奶做的饭菜的味道,好奇地在老灶头上做起饭菜来,有时还会叫上城里的伙伴来家乡品尝老灶头的味道,热闹一番,别有滋味。人总是这样,失去了会眷恋,寻回了,又不肯回到从前。

03-03 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