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看新闻,12岁的儿子突然指着电视屏幕大叫:“看呀,那不是我小时候坐在上面便便的东西吗?”原来,这种几十年前中国家庭常备之物这几天忽然大热,因为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痰盂在美国亚马逊官网售卖,卖家将商品标注为“(上世纪)60年代中国传统果篮”,标价61美元,且“用高品质搪瓷制作,不含双酚A,无毒,不含塑料或其他化学物质,是一款非常健康的餐饮用具”。知晓痰盂功能的中国人,不免为这般与真相相悖的介绍哭笑不得,却又暗自为这款几乎在中国现代家庭环境中绝迹的传统器皿被“脑洞大开”的老外赋予了新功能,莞尔不已。
图说: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前室东壁壁画《男仆女仆图》 资料图
梁实秋曾经有一篇散文,专门以《痰盂》为名。在文中他介绍,每天早晨清理房屋,倒痰盂是第一桩事。“痰盂是比较小型的垃圾桶,每屋一具,多方便!有人还嫌不够方便,另备一种可以捧的小型痰盂,考究的是景泰蓝制的,普及的是锡制的,圆腹平底而细颈撇口,放在枕边座右,无倾覆之虞,有随侍之效。”
在老舍的讽刺小说《牛老爷》中,痰盂摇身一变,成了“艺术的科学的卫生的”精巧玩意儿。“闽漆的痰盂来到以后,牛监督——虽然那么大的脾气——感到一点满意;把痰盂留下五个,其余的全送给了朋友们。于是全城里有汽车的人都有了一个精美的痰盂,好看,好用,而且很光荣,因为是监督送给的。”虽然言语讥诮,但是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可以打造得极精美的日常使用器物,即使其功用是拿来盛放秽物。
痰盂的用途果真仅限于此吗?据石门二路百货店的老板介绍:“痰盂罐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以前人们结婚的时候,会在里面放糖果、花生等。”原来,在被正式固定功能之前,痰盂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光环。
其实,如果对于用途完全被蒙在鼓里,也不懂名称后面所带来的含义,仅凭曲线婀娜如美人般的外形,痰盂罐这个东西的功能恐怕还真的不止于固有认知中的盛放秽物和老少皆宜的方便卫生设备。由此想到《论语》中孔子所言“君子不器”,“器”是一个象形字。“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器,就是被控制住。杯子被烧成之前,就是一把土。这一把土,烧成什么形状都有可能。但是,当这一抔土烧成杯子的时候,它的价值,它的作用,被固定住了。它只能是杯子了。君子不器,就是那一把土,本来具备各种可能,结果烧成杯子以后,已经不具备成为其他功能的可能性了。
社会往前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器物的原本功能属性势必会失去依附存在、大放光彩的环境,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然而,为什么不能重新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发挥出另一种功能,接受另一种审视,成为另一种东西,嫁接出另一段生命呢?
曾经,春运时火车上人们毫不在意装货的红蓝色蛇皮袋,被改成了时髦的衣服花纹又变换出了潮流背包;八九十年前江边建的粮仓、煤仓变身成了美术馆,外墙上巨型的运输带成为独特的参观走廊……
如今,对于购买铜制痰盂罐的顾客,上海的店主建议他们将其放在客厅里,可以用来装废纸等垃圾。当痰盂罐被冠之以“传统果篮”之名,销往没有人知道其“身世”之地时,不禁让人哑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