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从天游》是张文康先生的金石、书法、篆刻艺术集。
由于工作关系,时常收到篆刻家们赠送的印谱、篆刻、玺印书籍。那么,张文康先生的这一本书,有些什么特点呢?
我颇有兴味地看了他的这本书,发现这本集子的特点就是一句话:“变”是我的天性,一不小心又在创新。之所以把这句话单独提出来,是想特别注明,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恰恰是张文康先生自己的感悟。
他的感悟很多,有几十句话,附在这本书的最后部分,他谦逊地说是随感。这一句随感,其实是他的大实话。
记得是10年多之前,看过西泠印社出版社给他出的一本《古今玺印评改》,还没读这本书,我心里就说,这个家伙胆子够大的,古人、名人的印他竟然不仅仅要评(评的人还是多的),居然还要改!是不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及至静下心来细细地一读,然后把他改的玺印和古人、名人的印一一对照,嗨,你别说,还颇有意味哩!怪不得他给大画家刘海粟刻了印,刘海粟评介道:“深得乃师神髓,又有变化。”请注意,刘海粟说的后面四个字,强调的是变化。
“乃师”是谁?现代金石大师朱复戡先生矣。
张文康于1982年23岁时正式拜朱复戡先生为师,是朱先生名副其实的学生。四年之后的1986年,朱先生为他题赠“文康弟年方廿七,已驰誉海上,堪欣喜也”,并赞:“大胆运刀,造险求平,已成面貌。”
创新求变,其实是艺术发展和长青的生命。我们的古代文论家早就有言:切忌随人脚后行。读张文康玺印评改时,我就觉得他大胆改过的印,达到了“一字既改,其境愈佳”的地步。
从这本书中,读者诸君还能看到,张文康的“变”岂止是在玺印上,在书法上他独创了“夔纹篆”为发展中的中国书法增加了一种书体。他还首创了金文书法器形拓,夔纹篆印,另辟蹊径,受到了好评和欢迎。他顺应传统和现代的要求,赋予青铜文化古朴时代之感,所创世纪元钟、玉佛宝鼎、陆家嘴地名刻石等等,在公共空间中展现了金石艺术之美。
另如小至古铜印、雅如笔筒、拓片、汉瓦制砚、美如龙凤壶设计,张文康先生都以求“变”之心,作了创新的探索和追求。尤其是按他的先生朱复戡设计遗稿制成的龙凤紫砂壶,阅后给人爱不释手之感,可谓经典之作。
艺术之道,诚如苏东坡所言“当日锻月炼”,才能在悉心感悟中进步和攀登。愿张文康先生在不断地求变创新之中,勇攀艺术之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