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收快递似乎已经成了每个人的家常事,每家每户门里门外谁没几个快递箱盒?少则三五日一个,多则一日三五个,若逢“双十一”之类商家“消费狂欢节”,快递数量更是不可估量。

十日谈 | 辣眼变亮眼-LMLPHP

这本是桩好事,反映老百姓的日子愈加富足。不过常言道: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消费狂欢背后快递包装箱盒也随之与日剧增,外加再使用率超低,堆积如山的巨量垃圾成为了一道“辣眼”的风景线,着实令人着急。

谈及此事,朋友也会宽慰两句:包装垃圾绝非我们国家独有,但凡经济发展的地方,都要面对,即便在那些发达国度,过度包装依然存在。对此,我也接受,记得留学日本时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的解决之道。日本的商品通常包装精美,有的打开时往往要颇费一番周折。许多日本人愿意在包装上下功夫,初衷是为了对方用得更加便捷与舒适,希望传递出体贴心意,这也符合“礼轻情意重”的中国文化。

而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日本上下都意识到“过度包装”带来的弊端。2007年,日本就修订了《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另外,制定了垃圾收费制度,还呼吁消费者改变观念,倡导简单包装。经过多年努力,这些措施使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所接受,成为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才有了如今以干净为人称道的日本。

谈及此,我不得不为上海点赞。2019年至今,全市掀起了“垃圾分类”新风尚,现在走在申城的大街小巷,“垃圾分类”已然成了大家的自觉,由衷高兴。但这只是“绿色治理”的第一步。

快递包装过度是我们国家快速发展伴生的新“考题”。对此,政府已经采取行动。去年12月,国家出台了最新意见,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升级版“禁塑令”近期也在全市严格实行。

不过,绿色治理、人人有责。政府作为只是完成了一半的答卷,另一半则需要企业、社会和身为市民的我们去作答,这才符合绿色治理“多元共治”的本意。那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我想不外乎几点:一是从我做起,平日主动循环使用快递包装。二是行业规范,制定若干规格的通用包装箱(袋)标准,让循环使用更加可操作;三是社会倡导,表彰鼓励那些坚持循环使用包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单位。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确,这是我们的城市,绿色与否关键在己,只有上下齐心、共同参与,才能聚沙成塔,事半功倍。到那时,那道“辣眼”的风景线也会转变成更加“亮眼”的新绿洲,而绿色也将成为上海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

03-13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