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治 人人享——美丽街区篇-LMLPHP

“三不管”天天堵?背街小巷获得新生

早晨9时半,家住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金藤苑的张老伯来到街心花园,和邻里们打牌下棋。整洁的道路和围栏里透出的花朵,让他心旷神怡。“以前这里是‘三不管’,车子乱停乱开,天天堵,有时连派出所警车都开不出来。”他连连感慨。

中大块区域内,共有8个居民区、近5000户居民,登记机动车近1600辆。调研发现,道路及车辆管理问题非常突出,部分路段宽度不足2米。排水不畅、绿化问题也是居民反映的重点。

一场“美丽街区”改造,让背街小巷成了人人管、人人爱的休闲场所。前期,浦兴路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居委、单位、居民等组成的“中大区域共治筹备委员会”,将通行安全、停车困难、基础设施较差等问题列入“美丽街区”建设重点。

中大区域共治委员会拟定了项目管理、交通组织、宣传发动等保障性措施,并落实沟通、协调、解释和处理等工作。30多名居民自发成立了宣传队,宣传解释改造计划,得到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此外,引导车辆单向通行、保护绿化等也都有居民自发维护。

改变,悄然开始。首先,实行街坊封闭式管理,在3个道口安装收费道闸,新增16个监控摄像头,并与小区收费系统及城运监控系统联网。其次,重新划停车区域,改建雨水污水排水管线,拓宽部分道路,将路面调整为沥青,全区域实行单向通行。再次,调整绿化布局,利用空间立面融入文化元素。对古色古香的口袋公园进行改造,建造“粉墙黛瓦”的影壁长廊,对仿古凉亭也进行了整修,保留爬满花藤的长廊,让居民能歇脚休息。

如今,街区的改建已完成,不仅盘活了400多个机动车停车位,还实现了街区整体提升。“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理念通过中大共治委员会而得到实践,为提高社会满意度和居民获得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房屋老颜值差?居民自治家园变美

江阴路街区位于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覆盖约2500户居民。这里曾是名人商贾集聚地,是几代上海人的回忆。但随着岁月变迁,街区逐渐陈旧,沿街立面没有统一主题,居民房屋老旧,配套设施不完善,由此带来不少问题。

硬、软环境的提升,能带动文化复兴和情感回归。江阴路街区的更新从硬件老化、居住功能不完善入手,政府、社会、居民“三位一体”全方位参与。前期,街道拆除违法搭建4000多平方米、占道摊亭棚3个,取缔无证照经营21户。对小区出入口门头、铁门、岗亭等更新改造,优化电子门禁系统,增设3处市民休憩点和景观小品,打造中心城区“慢行街区”。通过技防设施全覆盖、海绵城市以及新能源利用、晾衣和照明体系整合、立体绿化改造等方式,融入智慧社区、绿色社区、生态社区理念。在人文方面,尊重历史和原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居民访谈、征集老照片和对比相邻街坊,用技术手段恢复清水墙、雕花砖、门楣等的风貌,并由设计师为商家提供量身定制的外立面设计方案,动员商家自发出资更新门面。

街区更新是自我修复的过程,政府前期投入只是火种,居民自治活力的激发才是不竭动力。在街区更新过程中,居民全程参与——设计阶段,开展需求调研、社区讨论和方案公示,通过公众号发“征集令”;建设阶段,借助居民区“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平台,每周开展社区协商,同时组织大家共同参与艺术创作、主题导览、城市行走和摄影写真,为美丽街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建成后,周边居民和商家也建立了长效机制,小区绿化认养、公共设施维护、非机动车文明停放、共享空间使用管理、商居睦邻联动等项目,都以居民自治的形式常态化。

本报记者 金旻矣

03-17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