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坚韧的治沙人,也是扎根基层的技术员,还是备受信赖的支教老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近日获评2020年“最美大学生”。在别人眼中,他和伙伴们赴甘肃上演了现实版《山海情》,为当地沙漠治沙,也为村民找到致富之路。

村民:娃娃只是来玩的吧

五年前,刘智卓和9名大一同学从上海出发,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又经6小时汽车颠簸,抵达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民勤县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最后一片绿洲。回忆对当地第一印象,刘智卓称就像走进了剧集《山海情》中的场景:“风一吹,鼻子眼睛都是沙,都不敢讲话、睁眼。”

为了避开高温天气,刘智卓和同伴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扎草格子、沙柳障,把花棒、梭梭树等植物种子种到营养杯里育苗,再把植物移植到沙漠中……他给自己的这支公益团队起名“绿格”——“格”即麦草方格,希望为沙漠增绿。

起初,村民都以为这些娃娃只是来玩的。可是之后的夏天,学生们都会出现在沙漠里。五年里,仅10人的“绿格”公益团队,已发展到近800名志愿者,涉及全国30多所高校。团队共制作方格10万余个,固定黄沙2000余亩,造林3000余株。

队友:杯水车薪意义何在

在接力治沙过程中,刘智卓开始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队友疑惑:花14天做的麦草方格,当地熟练工1天就能做完。以这个速度对抗沙漠化,杯水车薪,意义何在?刘智卓陷入了沉思,作为一支有专业傍身的大学生队伍,能否走出不一样的治沙路?

在调研中,“肉苁蓉”进入了他的视野。肉苁蓉是一种高经济附加值的寄生植物,可作为药材出售,而肉苁蓉的寄主梭梭树,也具有固沙作用,是治沙的优良植物。在当地,想要卖肉苁蓉,就必须先种梭梭树。

“能否将梭梭树嫁接肉苁蓉,将肉苁蓉的种植创收和防风固沙相结合?”刘智卓为此请教了肉苁蓉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晓波。“固沙+创收”的新模式很快就帮助当地一家欠债公司起死回生。看着“别人家”蒸蒸日上的种树事业,越来越多农户自愿加入。如今,当地已有肉苁蓉7000多亩种植规模。

多年西部治沙过程中,刘智卓还发现,限制当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知识文化水平受限。2019年,他前往云南洱源支教,成为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板扎老师”(靠谱、能干的意思)。他深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要引入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就一定能带动当地发展。

获过殊荣,上过春晚,刘智卓依然深耕专业,希望利用科学手段治理沙漠,久久为功,直到风沙止步。

03-18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