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海洋、滩涂资源,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盐城海陆空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内河航运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几年前,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行,盐城成为全省第二个、江北首个拥有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盐城南洋机场和盐城大丰港区、滨海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盐城市是同时拥有空港、海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盐城空港开通国际、国内航线30条,新长铁路盐城站开通全国客货运。盐靖、盐通、盐连、徐淮盐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盐城深度接轨上海,全力建设“一区三基地”-LMLPHP

图说:盐城聚龙湖畔。陆庆国 摄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2018年12月26日,盐青铁路正式开通,830万盐城人对高铁的期盼梦想成真;2019年12月16日,盐徐高铁开通运营;今年底盐通高铁也将开通。通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青岛方向的“5+1”高速铁路网正在加快形成,盐城发展新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延伸。 

盐城是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处于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近年来,聚焦“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目标定位,盐城积极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产业是盐城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盐城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同时,该市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重点突破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以增量大突破带动发展大跨越。

盐城深度接轨上海,全力建设“一区三基地”-LMLPHP

图说: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放大“飞地效应”

盐城与上海地缘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紧密的现实联系,盐城有“上海”、上海有“盐城”。从2007年起,盐城全面启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与上海及长三角各城市间的合作,逐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跨越,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作为苏北地区唯一入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城市,盐城更深层次接轨上海,通过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联通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而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城市能级,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即“一区三基地”。

按照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盐城充分发挥沪苏两地合作共建园区方面的实践经验,依托上海在大丰的307平方公里“飞地”,高起点谋划集聚区开发建设,致力建设“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合作园区标杆。同时,盐城还与上海合作共建了16个园区。依托这些园区,盐城主动接轨产业,承接上海疏解非核心功能产业转移,与上海临港集团、光明集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菜园子”直通上海“菜篮子”

一直以来,盐城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多次在上海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区对接”等活动,搭建盐城农产品在上海产销衔接平台,努力建成上海等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菜园子”。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认定,盐城已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37个,占上海80个市外基地数的46.25%,所有基地实现生产流通可视化可追溯全覆盖。37个基地核心区总面积3.9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5.6万亩,盐城是长三角地区直供上海蔬菜面积最大城市。

盐城深度接轨上海,全力建设“一区三基地”-LMLPHP

图说:专家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半个多世纪前,一群热血青年在时代的呼声中,从上海来到大丰这片热土,开垦出3个农场,造就了盐城与上海情牵一线的特殊纽带。60多年后,这座城市不仅成为老上海人重温记忆的地方,更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门“花园”。作为沿海空间大、岸线长、滩涂多、资源丰富的资源大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盐城,随着盐沪高铁通车后,两地进入“一小时同城圈”,已是上海市民“后花园”的盐城,正迈向长三角旅游的“新地标”。

05-25 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