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江苏泰州人丁柔克所著史料笔记《柳弧》,记录了作者在云南、贵州等地生活及在湖北任职时的各种见闻,其中对清后期尤其是晚清官场腐败和黑暗现象的揭露批判,不失深刻。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因此忽略记载同样发生在身边的暖情故事,如其任职湖北期间,发生在一个流落在此的外省青年身上的故事即是一例。

一个外省青年在江夏-LMLPHP

那是道光初年,江夏县(今隶属武汉)夏天的一个黄昏,人称小毛的挑水工毛有伦送水路过黄鹤楼,发现不远处的江边,有个一头乱发、衣衫邋遢的年轻人在拭泪。小毛猜想他一定遇到了什么难事,怕他想不开轻生,便上前问他要不要帮助。年轻人看了眼小毛,欲言又止,结果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小毛送完水路过黄鹤楼,发现昨天那个年轻人又坐在江边,看去神情更加凄楚。小毛再次走近他,问他有什么困难,自己也许可以帮助到他。小毛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年轻人,他告诉小毛,他从苏州过来,随亲友一起赴广东,不料他中途病倒,无法同行。如今滞留江夏,已经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欲住不得,欲行不能,因此伤心落泪。

小毛听罢,顿生恻隐之心,当即将外省青年领回家,让他洗澡,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他换,并端来饭菜。外省青年感动得一再打躬作揖,并连声道谢。

小毛问他,去广州约需多少盘缠。外省青年以为小毛只是随口一问,也就随口回答了他。小毛听罢一愣,显然,这笔钱并不算少。

小毛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在一师爷府上任职。当晚父亲回家,小毛向他介绍了外省青年。父亲也很善良,赞同儿子向困境中的外省青年伸出援手。

但夜里当小毛悄声告诉父亲,他想为外省青年筹措盘缠,让他去广东时,父亲一听盘缠数目,顿时半晌不语。少顷,他叹了口气,说:“余父子即欲救之,亦无资也。”只听小毛对父亲说:“余支工食可得四五千文,父支月钱,再问某二爷借之,可勉得十千之数。”小毛的诚意感动了父亲。

有意味的是,丁柔克此时突然笔锋一转,写到了江夏县上下各色人等在得知毛氏父子无私帮助萍水相逢的外省青年后的各种反应:“有叱其谬者,有嗤其愚者,有敬其义者,有怜其贫者,毛(氏)父子不顾也。”

不日,小毛就把为外省青年筹措到的盘缠赠送给了他。外省青年感动得热泪盈眶。向毛氏父子告别时,他执意向恩人小毛“记问其姓名三代而去”。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十年过去。此时小毛父亲已过世,小毛也早已不做挑水工,而在江夏县署打杂。这天,一封来自广东的公函惊动了江夏县署。公函上赫然写着:“毛有伦捐职从九。”众所周知,晚清时,一个人除了考试中举进入仕途外,还可以花钱捐官,担任虚职。这就是说,有人花不菲的钱,为小毛在广东捐了个从九品的官。那人不仅出资为小毛捐了个从九品的官,还通过票号(即私人银行),汇给小毛二百两银子,作为他赴广东的盘缠。

小毛遇上如此大好事,除了“阖署惊异”外,人们更好奇小毛上辈子究竟积了什么德。小毛对此认真想了半天,这就想起了十多年前,曾经帮助过一个流落在江夏的外省青年。

不一日,小毛到达广东。这才知道,昔日流落江夏的外省青年,如今已是一位在当地有着好口碑、受人尊敬的富商。

03-23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