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暴风眼|科技,有时真的“可怕”-LMLPHP

科学技术是带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但有时,它也许真的“可怕”。

上周,一种能让人“泪流满面”的培养物被发明出来,它是第一个泪腺类器官,是细胞的三维组合,类似微型器官。研究人员称,产生眼泪的类器官可以用于研究并最终治疗引起干眼症的疾病。对于眼疾患者来说,自然“眼睛一亮”;对于演“哭戏”流不出眼泪的演员,亦算利好。但一想到有一种东西居然能够控制人类的眼泪,正常人不免心有余悸,自己不想哭,干嘛要泪流满面?

同样在过去一周,《自然》文章称,科学家构建首个体外人囊胚模型。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囊胚。对人类来说,这个阶段开始于受精后5天左右,只持续几天。处于囊胚期的人类胚胎比圆珠笔尖还小,可能包含不到100个细胞,长期以来,囊胚期人类胚胎的发育路径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例如,许多流产发生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囊胚也可以分裂产生双胞胎。如今,科研人员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生成人囊胚样结构。这意味着,未来我们能够解决有关人类生育能力的重要问题。

然而,同样的问题浮出水面:当人类制造属于自身的囊胚时,并且影响胚胎,会产生负面的东西吗?值得注意的是,一项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指导方针明确指出,禁止实验室囊胚生长超过14天,囊胚研究都遵守了这一限制。据悉,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将于5月发布新建议,可能会对胚状细胞等胚胎结构的研究提供进一步指导。

魔鬼还是天使,某些科技产生的后果往往一步之隔。

去年,两位女性学者基因编辑技术,荣获202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据说这项技术对于新冠亦有化解之道。同样是因为基因编辑技术,2018年,急攻近利的贺建奎被判刑三年,其可能存有错误编辑,甚至“脱靶”的危险性,从而根本改变生物本质。

当我们越来越迷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也要看到其“可怕”一面。内生安全、伦理道德等等,都是需要加在这些高科技上的“紧箍咒”。

03-24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