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长恨歌》剧照 官方图
话剧《长恨歌》4月又要再演了,一个剧演了18年,日前当年班底重聚,制作人李胜英笑着说:“《长恨歌》每一轮演出票房都很好。”《长恨歌》经久不衰,源于上海是一个聚宝盆,有太多值得去寻觅的宝藏。王安忆只用了一个女人40年的情与爱,便拉开上海的一程旧梦,一袭繁华。时代变迁中人和城市的故事,从弄堂里飘扬出来,穿过王琦瑶的闺阁,至今依然散落这座城里的人群中……
要精致
上海的戏应该是精致的,细节决定了一出戏的成败。
18年前,李胜英决心把王安忆的《长恨歌》搬上话剧舞台,并不容易,“过程真的又长又恨!”总导演苏乐慈对艺术要求很高,单就一个舞台设计便几易其稿,设计不满意,不仅易稿,还要换人,最终找来一位生在上海的老法师,最终过关。“你看每个场景的屋顶都不一样……”18年过去了,苏乐慈依然对舞美要求很严格‘“上海城市在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变化,所以每一次复排都希望舞台呈现也能够与时俱进。”
图说:苏乐慈 官方图
除了看得到的舞美,在听觉上,剧中的几首歌曲都很好听。那年,几首歌都录完了,李胜英和苏乐慈总觉得其中有一首歌味道不对,和主人公的境遇不太贴切,“为了重录这首歌,我们借场地借设备,又多花了2000多元,这在2003年可是一笔不小的钱。”李胜英说。还有一次,李胜英看到演员的服装和舞台背景的颜色有点重,他又不惜“血本”,让服装师给台上所有人全部换装。
“你像换衣服,换音乐这些事情,其实,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还可以节约点成本,但是我们自己心里这关过不去,就不行。”李胜英说。剧中有一场舞会,李胜英还动用私人关系,找到一间带有花园的小洋房,寻觅到了一群老克勒,他带着演员们向老克勒们学习老上海舞会上的点点滴滴。
要用心
上海的故事,由上海人自己讲会更动人一些。尽管王安忆总说自己其实不是上海人,上海话也说不好,但苏乐慈觉得,“上海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你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你对上海充满了感情,当然是上海人!”
图说:王安忆 官方图
选“王琦瑶”的演员时,苏乐慈说,“当时也没有明确目标,但要求必须是上海人。”于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把所有上海籍的女演员名单都列了出来,最终张露脱颖而出。当苏乐慈找到张露的时候,她还没有看过王安忆的《长恨歌》,还以为演的是杨贵妃的故事,“我这么瘦,怎么演杨玉环?”读完《长恨歌》,她已爱上王琦瑶。如今,王琦瑶换成了朱杰演,她2016年接演之前也很疑惑,自己一身刘胡兰的气质,如何去演王琦瑶。如今她也懂了,在王琦瑶淡淡的气质之内,骨子里有着一股刚强。
图说:《长恨歌》海报 官方图
王安忆非常同意编剧赵耀民之前和她说的一个观点:“从某种程度上看,王琦瑶是一个‘坏女人’。可现在的演员都是好孩子,不太愿意把她演成‘坏女人’。”当年,香港女演员焦媛来演王琦瑶时,王安忆对她说,“我希望王琦瑶不要哭得太多,整部戏,只要哭两场就够了。”
要久远
上海的剧,如果能用上海话表现自然是更有味道的。事实上,当年,编剧赵耀民还有一个沪语版剧本。苏乐慈也认为沪语版相当精彩,为导演的二度创作开辟了很大的空间。但考虑到观众接受度,还是用了赵耀民的普通话版剧本,但保留了一些上海方言,尤其是一些人物的对话,如“做啥伐啦”“白相相”“瘪三”等必须用地道的上海话说出才够味儿。
图说:《长恨歌》剧照 官方图
为了让上海的这段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李胜英还带着剧组开创了整部剧走进高校的先河,“之前我们去高校演出,一般都是一些剧目的片段。”李胜英说,“从实际出发,如果当时一出戏去学校演一场,要亏损5000元,但我们不能把目光只投向眼前,于是我们在高校连演了30场。”有一次在复旦大学演出时,礼堂里过道全都坐满了人,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学子都为上海的故事沉醉着迷……
戏剧会让我们有更多的记忆,让观众有更多地和上海这座城市能发生联系,就像《长恨歌》,它是让观众在心里面能找到跟上海有关系的、关于这个城市记忆的东西。这一次再演《长恨歌》,上话在剧场里还原了上海弄堂,带观众重温小时候的记忆,在那里可以遇见古法香膏、手工香皂、精致盘扣、黑胶唱片……还有上海话等级测试等一系列感受上海味道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