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放羊的与一个砍柴的聊了一整天,羊吃饱了,该回家了。砍柴的这才记起来,自己还没有动手砍柴呢。

小学,下午放了学,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同学领着我们一帮小屁孩疯玩,天黑好久了才回家,突然记起还得硬撑着瞌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心里直后悔,但领着大家玩儿的同学却每次都若无其事,而且每次考试都是满分。一开家长会,老师和所有同学的家长都一个劲夸他聪明,天资高。我们羡慕得要命。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每天下午在课堂上就把当天的作业都做完了,回家吃过晚饭又抓紧时间把第二天要上的课预习了一遍。一个人再聪明,天资再高,也还是下了功夫的。

庄子寓言《徐无鬼》讲了一个石匠的故事:某人在自己的鼻尖抹上蝇子翅膀大小的一点白粉,石匠拿起斧头,“运斤成风”,把那人鼻尖上的白粉完全削去而鼻子却不受一点伤害。挺神的。

石匠怎样能做到这一点,庄子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解释,但在他讲的另一篇故事《达生》里我们可以找到原因。

《达生》讲到:孔子在去楚国的路上经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举着一根长竹竿粘知了,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就可以信手粘来,轻而易举,没有一只能逃脱。孔子不免惊奇,问老人:您的技巧这么高,有什么窍门呢?

老人认可: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捡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一个人要想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必须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

道理说起来挺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我自己的教训就很深刻:天资不够,又很不努力,多少年来,写作乏善可陈,常常心猿意马,大量时间没有用在读书写作上,兴趣老是游移不定,总是在给自己找不安心坐下来读书写作的理由。一年一年过去,一拨一拨在我后面开始写作的同行一次一次引起文坛的轰动,而我只能哀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记得最清楚的一次,那年在京参加一个文学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个一块上过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的同学,会议之余常常天南海北地聊大天。上海作家王安忆从来都默默坐在一边,有天突然站起来,说:我回房间去改稿子,离席而去。

那篇稿子就是引起广泛好评的中篇小说《小鲍庄》。

原来大家聊天的时候,她一直在琢磨小说。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一则短文,引用了鲁迅的话: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还说到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写作的时候,倘若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先天的禀赋自然是有的,鲁迅说“哪有什么天才”是出于谦虚。但即便是“天才”,“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也是必要的。

这应该是所有成功者的“秘诀”之一吧。

03-25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