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吗,白娘子?我国科学家为一剧毒蛇新种命名为“素贞环蛇”-LMLPHP

图说:素贞环蛇 来源/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讯(记者 郜阳)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团队,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上发表对我国银环蛇物种进行厘定的文章,并描述了一种以前未被发现的剧毒蛇——素贞环蛇。

这是我国学者首次对环蛇属物种进行命名,并使用“素贞环蛇”来命名该物种。该名字源于《白蛇传》中广为人知的神话人物白素贞。素贞环蛇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摸清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并为蛇伤流行病学和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不咬不相识

曾经,在中国具有黑白相间环纹的陆生剧毒蛇被认为只有银环蛇一个物种,包含两个亚种。此后又发现了马来环蛇在我国的分布。而这些物种仅靠诸如腹鳞数和体背环纹数等少量的形态特征来予以区别,往往难以准确鉴定物种,这对蛇伤流行病学和诊疗都很不利。

研究团队第一次注意到这种环蛇源于一次蛇伤的偶然事件。2015年,两爬爱好者兼学者侯勉在云南盈江野外调查时,被“银环蛇”咬伤昏迷,幸而被及时送到配备有呼吸机的医院,历经70多个小时抢救才幸运脱险。据他回忆,盈江的这种“银环蛇”咬伤后局部疼痛明显并伴有伤口周围皮肤发黑,与被银环蛇咬伤局部无明显痛感、不红不肿等临床表现不同。研究团队成员意识到,盈江的环蛇与银环蛇可能不是一个物种。

自2016年以来,研究团队在云南省西南角盈江县沿着省道对爬行动物进开展野外科考时,与几条“银环蛇”邂逅。这些环蛇在外部形态上与我国华东地区分布的银环蛇比较接近。团队遂对来自盈江的环蛇样本与近似物种进行广泛且详细的样本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发现,盈江的这些环蛇样本在外部形态、牙齿特征、半阴茎形态等方面与其他已知物种有明显区别,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明确表明盈江的环蛇样本具有独立的演化地位,因此应当视为独立的物种。

是你吗,白娘子?我国科学家为一剧毒蛇新种命名为“素贞环蛇”-LMLPHP

图说:眼镜蛇科蛇类上颌骨比较(A~C为新种素贞环蛇副模) 来源/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名字好听但“不好惹”

在明确盈江的这些环蛇属于未命名物种之后,研究团队慎重考虑了该物种的命名。考虑到环蛇属物种与人类关系密切,并是首个由中国学者命名的环蛇属物种,决定采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人物白素贞来命名。由于素贞环蛇具有众多的白色横纹,是自然界中相对接近“白蛇”形象的物种,因此采用了素贞这个名字。

随后,为了各界及早认识到这种危险的剧毒蛇,研究团队于2019年10月19日在南充召开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上,首次公开介绍了这一物种。此后论文经过多次编辑和修改,最终于今年3月18日在国际专业分类学杂志Zookeys第1025期上正式发表。

素贞环蛇已知分布在云南省盈江县,以及缅甸北部克钦邦。2001年9月,一位美国科学家在缅甸野外考察中,不慎被采集到的幼蛇咬伤,于次日不幸离世。后发现,咬伤这位科学家的,正是素贞环蛇。

研究团队成员介绍,环蛇属的毒性排在毒蛇中的第一梯队,而素贞环蛇处在第一梯队的靠前位置。据了解,在大多数眼镜蛇科成员里,其上颌骨前方最大的主毒牙后方,尚有几颗不发达的短小沟状副毒牙存在,主毒牙和副毒牙之间以平坦的齿间隔面相隔。副毒牙的数量在种内较为稳定,环蛇中,银环蛇、马来环蛇、云南环蛇种族的上颌骨副毒牙均为4枚,而素贞环蛇的为3枚,与它们形成了稳定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素贞环蛇这一新种的有效性。

研究团队也提醒大家,黑白相间的蛇既有剧毒的环蛇属物种,也有无毒的白环蛇属物种,可通过观察它们背部中央的脊鳞形状来进行区分,普通人难以在野外第一时间确认。所以野外遇到具有黑白环的蛇,不要掉以轻心,不论是否有毒都应远离避开。在野外活动时,应当穿着长袖长裤,在通过可能隐藏毒蛇的草丛、石块堆、落叶堆等环境时,使用登山杖或者棍子敲击和检查后再通行。另外,还需要留意,毒蛇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并且其毒液在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医学价值,人们遇到毒蛇应该在保护自己的前提前下,给毒蛇也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

03-25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