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刚落,我正要宣布上课,一个胖个子男生噼里啪啦冲进来,扑向讲台下的小A同学。说时迟那时快,我一把抱住他,在他耳边轻声地说:“告诉我,打他哪里,我来帮你。”没想到,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顿时绽开了笑容,不好意思地退出了教室。

四块糖与三条鱼-LMLPHP

小A感激地望着我,舒了一口气。后来,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化解了那男孩心中的怨结。又想起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来。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就掏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更按时地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卢梭说:“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陶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真的,有时候,我们一句大声的呵斥、一个鄙视的眼神,就可能毁了一个爱因斯坦、赶跑了一个莎士比亚。

陶先生还说:“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五年前,我班上有一个鲍姓同学,聪明调皮,喜欢在试卷上署上富有个性的签名“鱼”。一次,他大意失荆州,语文测验竟得了70分,我气得无语了,大笔一挥,在那“鱼”前加了三个字,在后面加了三个惊叹号——“涸辙之鱼!!!”鲍同学这下乖巧很多,暗中使劲。不久后的一次测验,他“咸鱼翻身”,考了85分。欣喜之余,我在那“鱼”前加了几字:临渊羡鱼。这回我不再沉默,问他懂了吗?不料他装傻,我只好请教大家,在笑声中,同学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理想,一定要付诸实践才真够有意思。最戏剧性的是,在一周后的月考中,鲍同学破天荒力拔头筹,我喜得合不拢嘴,写啥呢?两条“鱼”送出了,干脆来个“如鱼得水”吧。乐得鲍同学冠军似的擎着卷子,绕场三圈。

后来,这条“鱼”还真的“跃龙门”,考进了全市一流的高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而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拨动琴弦也好,挥舞刻刀也好,倘使不合于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

03-25 15:45